4.12焦点讨论法的结构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竹嘉梅宝

智识的学习当然包括信息的积累和记忆。然而,如果信息不能被理解,也只是不被消化的负担......而理解就意味着抓住了所获取信息不同部分间的关系。只有在获取知识时,持续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所学的意义,才能获得这样的理解。---约翰杜威

焦点讨论法遵循了人类认知的内部过程:知觉-反应-判断-决定。

焦点讨论法的依据

埃德加.沙因在《过程咨询》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神经系统同时也是数据收集系统、情感加工系统、意义创造系统和决策执行系统。我们观察周遭发生的事物,在内部作出反应,用认知能力来构建意义,并找到其中的含义从而做出行动。我们在每个思维层面锻造和联结这一意识的链条,借以应对和处理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要用这种结构化的方式来引导我们自然的思考过程呢?

劳拉.斯宾塞在《成于众志--用建导参与方法迎接企业变革的挑战》一书中这样论述:在很多的教育和培训中,我们被教授走这个过程的捷径,直接到达理解层面,我们被要求在没有收集所有能够得到的客观数据时,就评价判断事物像是政治体系,个人提升的潜力或问题的急,我们还被教导情感反应是不相关的,有问题应该避免或压制,而一旦达到理解层面,我们总是停下来,从来不做出通向行动的回答。

使用焦点讨论法可以建构有效的讨论,如焦点讨论法在4个层面的提问:

客观层面:关于事实外部现实或意向的问题。

反应性层面:唤起个人对信息反映的问题。这种反应包括内部回应情绪或感受与实施相关的隐藏意象或联想。每当我们面对某一外部现实(客观层面的信息)时都会体验到某种内部反应。

诠释性层面:挖掘意义、价值、重要性、含义的问题。

决定性层面:引发解决方案、结束讨论、促使个人或团体就未来作出某一决定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