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笔记
(一)合理改善孩子拒绝陌生人、不合群
孩子拒绝陌生人、不合群,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生活方式有关。
例如,孩子很少出家门,失去了和别人交往的机会,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乐趣。家庭的娇惯使孩子表现出娇气。家庭过多的照顾,使孩子失去了用语言表达自己需求的愿望。孩子的这些表现说明孩子是性格上的孤僻,但不是孤独症。
家长需要经常让孩子和他人接触,尤其是与同龄小朋友接触,不要娇惯和纵容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本年龄段应该学做的事情),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喜怒哀乐。这样就能塑造一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有人缘的好孩子。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好习惯培养的关键六步:
第一步,兴趣引领。兴趣是孩子做事的最大动力,我激发孩子兴趣主要有故事激励和梦想激励这两个方法。
第二步,标准规范。我从语言和行为上为孩子制定了自信的标准,语言上,要说积极正能量自信的话。
第三步,榜样教育。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除了外部的榜样,最应该成为孩子榜样的是我们父母。我一直在努力想成为孩子的榜样。
第四步,重复训练。根据行为心理学研究结果,21天以上的重复会养成习惯,3个月左右的重复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
第五步,奖惩体验。建议以奖励为主,奖七罚三。奖励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第六步,形成环境。作为家长,我们能左右的就是形成家庭环境。家长要创造自信的家庭氛围,并且坚持学习与成长,还要养成赞美好习惯。
(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这种依恋,主要源于孩子0-3岁阶段,父母给予的“敏感照顾”。
所谓“敏感照顾”,是指父母能够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及时捕捉和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能够通过孩子的哭声快速判断孩子是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了,并尽快满足孩子。
父母还需对孩子采取稳定、持续的慈爱态度,避免简单粗暴的吼叫和惩罚。
这样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孩子会觉得舒适和满足,对父母感到亲密和信任,形成最初的安全感,从而拓展到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