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花田教育随想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132人  春华园

      今天听一年级的两节拼音教学课。感动于上课教师用心用情创建了有童趣、有生活、有成长的课堂。孩子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知识,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最让我感动的是课堂上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小夏老师的俏皮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她的课堂用语充满童趣,发现有同学讲小话了,她说:“我听到一只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了,它在哪里啊?”讲话的小朋友马上捂着小嘴停止了。她就笑着说“哦,小麻雀飞走了”。她像一个大姐姐带着一群弟弟妹妹快乐地在拼音王国游玩,玩中学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小陈老师则像一位温柔体贴的小妈妈,时时关照到课堂上每个孩子的情绪,及时的鼓励,热情的赞扬。听完一个同学的发言后,她会很自然地说:“谢谢某某同学,你说的真好!”这样的课堂流淌着师生情谊,散发着生命的芳香。

    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我想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和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要尊重生命的整体性。学生身心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一种多层次的发展,这种发展应包括生理、心理、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生命的高度看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因此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健康状况、已有的知识经验、生存状况、情绪、情感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以完整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外,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个体的生活意义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整体生命和谐而完美的发展。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学生的生命个体是“独特的存在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好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独特性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品质。它以其独特的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其经历与经验、感受与体验体现出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强调要把生命的独特性当成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生命独特性的大一统,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语言到行为都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以及尊重和赏识,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的失误,耐心对待学生的发问,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如文中开头描述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爱。

    2.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善待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熟悉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独特的学生生命都能不断地成长和完善。

    3.改变统一的评价标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单一的评价方式会让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学是为了促进大多数学生生命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只为少数学生的利益考虑。所以,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得到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要重视生命的体验性。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形态,是个体在当下的一种觉悟、领会、观察与慎思状态,是一种内化了的经验;体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展开“演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领悟、想象、移情等因素的交融、碰撞和整合,使以往相对宁静的知识在个体心灵深处被激活或催化,并超越具体的对象和事实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生成更深刻的意义世界,产生更强烈、更深刻、更旺盛的生命力,最终成为与个体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作为追求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必须通过心灵体验而达到人的心灵相通。体验使我们融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因此 ,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教学中的体验是师生存在和发展及追求生命意义的根本方式,是师生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教学中的体验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我们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去体验,要强调其身体的参与。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心灵亲自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怎样才能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努力构建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体系。

      1.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生命化教学认为,教学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所以说,生命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和教学价值皈依。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不渝地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善待每一个学生,启迪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关怀与期望,让学生活得充实,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把学生生命看作是具备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特征的个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背景、需要、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基于新课程的理念,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情境,亲自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用心灵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通过师生多方面的交流,体验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情感的融合和思想的交流。为此,教师要做到:1.创设真实而复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和体验。2.加强“知识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与意义为目的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首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改善学生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乐于、善于建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联系,在生活世界中与学生一起建构生命的意义。3 .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重介绍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实现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洞悉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的乐趣,感受知识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生命化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提倡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生命化课堂教学看来,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可“预设”的现象,不是实现预定教学 蓝图的途径和手段。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领会和预测,并以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为依托,灵活应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预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应根据执行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在变动中引导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4.教学模式要走向交往与对话。生命化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中“授一受”教学模式的突破,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唯一目的追求的做法,让课堂教学走向交往,走向对话。这种交往与对话包括教师与书本的对话、学生与书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等。让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知识意义的建构者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对知识的价值的引导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的统一。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知识基本上由以下四个方面 组成 :教科书及教学辅导资料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生活世界的知识,学生个人生活世界的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书本知识和间接知识,而是蕴涵着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的隐性知识和教学智慧,师生可以以各自的“生活世界”为基础,创造出“真实的”意义世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生命智慧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断体验着、升华了情感,形成有活力的、紧密联系实际的生命化知识,从而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生命化课堂一切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主人”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层次和境界,努力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亲和力,才能真正成为构建生命化课堂的主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