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会员优秀文集随适化个性教育真实生活与工作的成长日记

解密亲子对话中的卡点

2022-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桃yangtao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往往是好心开始,“鸡飞狗跳”结束,大家情绪都闹崩!

        实际上事情本身是不会引发情绪的,只有充满“评价”的话语才会阻断交流,甚至发生新的情绪冲突,我们家长要有把“为什么”转化为“是什么”的能力,从底层思维着手,主动解决亲子沟通中的情绪卡点!我们举两个常见的场景来分析分析底层逻辑问题:

常见场景

(一)孩子不好好做作业

固定型思维:

家长:磨蹭什么呢?怎么不好好写作业呢?

孩子:我这不写着呢嘛!开始烦躁:

家长:情绪上头,进一步批评孩子。让你写写个作业,你看看你那样,跟要你命似的!

孩子:右脑情绪活跃,能量转移去处理情绪,更加写不好作业。

成长型思维:

家长:作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需要我帮忙吗?

孩子: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哦,不用。低头继续

家长:你可以上个番茄钟

孩子:哦,对。

(二)孩子考试没考好

固定思维:

家长:这次为什么没考好呢?

孩子:怎么没考好?班长也才考了85分。这次题太难了!

家长:一说你就找借口。谁没考好你跟谁比?你怎么不跟第一名比呢?

孩子:本来就是难!(引发孩子负面情绪)

成长型思维:

家长:这次没有考满分,你知道原因在哪儿吗?错了的那几道题,一会咱们一块看看,想想下次怎么改进。

孩子:好的,有两道本来是会的,看错题目了。

家长:如果多练习几次是不是就不会遇到这类题目不熟悉而看错了吧?

孩子:应该是。

两种思维方式引发的结果:

固定式思维:

家长:专注于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关注事实

孩子:引发孩子启动防御机制,进而引发孩子的情绪

家长:情绪进一步激化,开始对孩子评价;并进行人身攻击

孩子:孩子的情绪也被进一步激化,能量转移去处理情绪

成长性思维:

家长: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先询问事实

孩子:听到家长的询问,开始思考,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家长:给出大致的方案供孩子选择。

孩子:孩子进一步思考,做出行动。

核心要点:

固定式思维:

对事情一上来就评价

疑问句“为什么”、

反问句“你怎么又?”

是激化矛盾的最短路径。

成长性思维:

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评价出发,才能让孩子能听得进去家长的话,

发生了什么事?

你有什么想法?

后果是什么?

        找准底层逻辑的阀门,解决亲子对话中的卡点,创造和谐的关系,聚焦具体问题加以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