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 人际关系有卡顿,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人啊认识你自己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向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

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命运的预言

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易碎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这歌词像是在和自己内在孩子的对话一般……最近正好听了《疗愈内在小孩》的课程,这让我也想跟我的内在小孩聊几句话……

人家都说一般聪明的小孩能记住小时候的事情就多,我不算是聪明的小孩~ 我对小时候的记忆真的不多,只是朦朦胧胧有点感觉,冥冥中感觉到一些委屈,一些心酸……听我妈说,我从小就是特别乖,哭都哭的声音不大,比较听话好带的那一类型。不知道是真的基因所带来的性格,还是在生命的初期没能获得无微不至的全能感照顾,所以退回到自己世界的原因呢。

上小学的时候,班级里组织表演节目,我心里扑通扑通的跳,跃跃欲试想要去报名,可是没人来问我是不是想要去参加,我也不敢主动举手去申请,就这样表面平静,内心波涛汹涌的我,最终还是没有主动去毛遂自荐,怕被别人说出风头。

那么小的我,就已经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那么小的我,就已经开始在纠结中内耗了。

那么小的我,也有满满地想要成为众人焦点的欲望。

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认真,仔细的去回忆这一段,这只是我儿时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今天被我拿出来仔细观看的时候,竟发现了那么多的情绪和感受在里面。

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个别人是谁呢?也许你以为是当时说这话影响你的人……


但其实最初的最初,在乎的是妈妈的看法,我们从小长到大,妈妈不仅仅是给我们喂奶的人,更是我们对他人和对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和完美想象都是来自于对母亲的期待。

妈妈因为自身的局限,她的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她所有未经觉察的创伤与模式都遗传给了我们……我们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值得被爱的,我们受潜意识命运的支配的,不断地去向外索取妈妈般的关注和爱。当亲密关系中求不到,就会痛苦,转而变成恨和埋怨,开启恶性循环……

当然如果我们能遇到一个凡事都包容的伴侣,满足我们童年对妈妈的执着,我们就会不药而愈,蜕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另一半对我们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徐静蕾曾经晒得幸福说:九年多来,我时常有病,你永远有药。这样的疗愈和幸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但是大多数人没那么幸运,我们希望对方疗愈我们,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忘了对方内在也有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孩……

如果我们想要自我疗愈,那么就要从婴儿期开始,去理解和看见妈妈也是一个有需求和情绪的普通人,我们现在也正在当另外一个小生命的妈妈,相信我们最深有体会。一方面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方面还对孩子发脾气……尽管很想努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但是还是会有忽视的地方。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来“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这是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足够好的妈妈!足够好代表着她们那个时候以她们的能力、心力、精力做了她们可以做的最好了。

为什么有时候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和妈妈的关系还有卡顿,和妈妈的关系影响到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与所有人的关系。

我的自我疗愈体验是这样:

1.压抑愤怒,怕受道德的审判说自己是个不孝女

2.正视自己从小到大所受的语言暴力和情感绑架,发泄出内心对妈妈的愤怒和委屈

3.因为恨被发泄出来,带出来的还有爱和能量,也会有从心底里往外溢出的爱。

因为自己的状态和心态有所改变,对周围人也变得不一样了,从而改变了和自己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有卡顿,请去链接自己的妈妈,也许那里藏着打开你内心纠结的钥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