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认知突围》是我今年看的第34本书,34本书其实很少了,周围很多一年读50甚至100本书的人,我记录数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数字跟去年前年比是否有提高,如果有那很好,继续抓紧时间看书,如果没有,那会进行反思。
我读的书算是很杂的那种,很多都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也不用非要从作者那获得什么,只是有些书你读着读着就会被作者的思维所折服,心底暗自佩服。《认知突围》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在这里我就不赘述内容简介了,百度一下到处都是。简单说说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最触动我的几个地方。
其一是,时间的重要性。讲时间的书太多了,这本书未必是最深刻的,但绝对是分析最独特的。他把一生形象的比喻为小格子,一个月算一格的话,每个人一生平均有900多格,如果某一个月你觉得什么也没干,或者重复单调简单的事情,你的格子会被涂黑,而你也觉得毫无意义。
现在这个社会,说一个人一个月什么也没干很不现实,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工作,哪怕对于不工作的人,他这个月也需要吃饭、睡觉、娱乐等,触动我的是后面一句“重复简单”的事情。
这绝对不是说简单的事情不应该被重复,因为有10000个小时学习理论作为支撑,只是,单纯的机械性重复一些事情,根本就不算是“有效时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清洁工按照时常来算应该算是非常高时常的工作了,但是他们拿的工资确实较低的。
或者说你在一个公司里面永远都只是点外卖,复印资料,老板不会给你指派新的任何需要动脑经的事情,你的时间虽然花了,但是你的“时间体验”确实一样的。
“时间体验”这个词是我刚想到自己创的,这就好比让你喝第一口牛奶和喝第三口牛奶的口感是类似的,虽然都是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感受是越来越少的。
所以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工作内容,公司对他们没有新的培训,他们学不到新的知识,也没有新的职位供他们选择,他们就会很困惑,“时间体验”感差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瓶颈期”。
人的一生时间量是固定的,准确的说是平均时间量,因为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例如中国人现在平均年龄是75岁。按照这样的逻辑,当人们想在这样一个固定的时间里延长自己的“寿命”时,那就只能是增加“时间体验”。
这也就是很多人爱看书、看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做这类事情可以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上体会到很有质量的“实践体验”。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注重这点,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单调枯燥并且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大都坚持不了多久。
另外一个触动我的点是作者讲对努力的认知这块。首先他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标题:努力,不足以使你过上好日子。
因为过上一个好日子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了,努力是其中一个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而部分人,因为一个既然我做了A也得不到B,那我干脆A也不做的错误逻辑放弃努力。
所以他们会一边羡慕人们努力后获得的成果,例如努力工作赚到了很多钱,努力健身身材变的很好,努力学习变的很聪慧......
因此,我们别看很多人嘴上说不想努力、不想勤奋,但其实这个世上没有人会排斥努力有可能带来的好结果,排斥的只是伴随它而来的成本。
一点成本都不想付出,却也想奢求好结果的想法,才是人性最深层次的阴暗面。
总的概括起来就是这本书对于很多我原有的认知做了一次洗涤,我还需要慢慢消化,肯定会再读一遍。
晚安,小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