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写作的那些事(上)
写作,一直是我的一大爱好,尽管今年以来繁忙的工作使得我在写作上投入的精力变少了,但这份爱是不变的。
在最近一期的得到启发俱乐部上,我看到罗胖邀请作家周晓枫来聊聊写作的那些事,我看后也是深受启发。
说来惭愧,我也是现在才认识周晓枫老师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她观念的认同,在这里,我就将这期节目的精华分享一下吧(限于篇幅,分作两期分享)。
不知道多少人有着或有过作家梦。它从饱满的向往开始,高速俯冲,然后前方道路会有摩擦的阻力,会降低你的前进速度,会改变你的方向,会丧失惯性和动力。
那我们还能否继续,找到新的坡道,找到新的蓄力方式,去克服那些磨损和消耗呢?
这一篇,我们先来说说,你对写作可能存在着哪些误区。
1、作家就是会编吗?
很多人认为,作家不就是会编吗?作文写得好,就是技术地说空话、大话、胡话甚至假话。
其实啊,这是个误区。
谁告诉你,人们就喜欢听假话呢?
即使我们横下心来说假话,也未必会取胜——那条路上人也不少,竞争者多到拥堵,我们凭什么自信能一骑绝尘?
当我们没有把真话说好的时候,改成说假话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要始终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要在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前提下,努力说真话。
写作,要写“真情实感”——这就是写作的真谛。不能因为追求表面的“美”,而脱离内在的“真”。
当然,坦诚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甚至需要训练。即使,我们努力比原来的自己诚实一点点,也会给文字带来明显的气象变化。
真诚,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快的捷径。在情感冲击力下,真诚可以击穿语法,让读者抵达更深的共情。
2、掌握好词好句,是否等于好的写作?
我们习惯说“好词好句”,常常把这些背诵或抄袭的“好词好句”,硬性镶嵌在自己的作文里,以为多了几个成语,多了几个哪怕牵强的比喻,就更有文采。
然而,如果离开了真的基础,这份美便会变得脆弱而可疑。
埃兹拉·庞德说过:“不折不扣地准确陈述,是对写作唯一的道德要求。”
作家的本事,不是泛泛谈起的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准确。即使奇思妙想,也要以准确的方式来呈现,它才是奇思妙想,而不是胡言乱语。
内心的诚实,是准确的第一步,它与用词的准确一定是相关的。
同时,修辞的准确,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能力,而是帮助我们学会一个词、一个词地校正自己,不偏离诚恳——否则,我们所学习到的所谓修辞,更近于一百种说谎的技术花样。
准确,它是原则,是标准,也是方向和目的。就像得体的衣着是大小合适的,出色的写作是准确的。
初学写作,我们希望准确,是不被他人误解;持续写作,我们所希望的准确,是表达出常人心中所感、口中所无的东西,是把难以言明的抽象在纸上凝聚为具象的能力。
从准确到更准确——准确,是需要进阶的,就像打靶,环数不仅是10环,而且更近核心——这是高手的射击。
3、简洁是最好的风格吗?
有人说:大家不是都说简洁最好吗?对,一击即中,这种简洁,其实就是准确。字数少能说清楚的,当然不必啰嗦废话。
但什么叫简洁?是不是字数少就比字数多简洁,是不是形容词少就是简洁?不能数学上的简洁等同于文学上的简洁——文学的简洁,更多指的是表达的有效和精准。
简洁,可以是迅速到达终点,也可以是一一抵达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高铁直达是简洁,自驾游到每个景点都没有绕路也是简洁。
我们要看表达的目的和层次,如果说只以字数论简洁,就易于沦为粗糙或粗暴,而丧失了细腻的表达层次。
简洁是最好的风格吗?当然是,但,简洁只是最好的风格之一,而并非唯一。
写作者不必拘泥,可以骨感,也可以丰腴。没有什么词可以被天然辜负。
一个平凡的形容词或者一个讨厌的副词,嫁给了对的名词或动词,可以成就近乎完美的婚姻。判断的标准,是必要性,而不是数字意义的多与少。
所以,不用事先设定风格,不用在写作上“凹造型”,跟着内容走——让内容指领我们,而不是我们用一种想象中的高级风格打包全部的内容。
重要的,是否准确表达了你的内心,是否准确表达了你所看到的世界。
这个分享之所以从真诚、准确和简洁入手,就是想说,在这条道路上,有许多看似定律的,其实是可以动摇的;看似是常识的,可能是某种误区。
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就了,就成了路。放在写作上,我们可以说,世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变成了套路,就成了坑。
你必须有自己的感知,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声音。
真诚、准确、简洁,说的是关起门来的案头工作,那当你打开家门,室外的工作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期接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