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晨读感悟 | 升级社交圈——实现联盟式的打怪升级
容我对6月说再见。
加入小灶群后,潜移默化的改变良多。比如6月我居然去找了一份跟说话有关的兼职——Home Fundraising。
自觉自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是不善于说服别人。虽然每天会有很多想法,但大多是仅保存在自己的脑袋里。“不言”让人觉得我是个保守而谨慎的人。如何说好话,说到人心坎上的话是我的麻烦之一,根据《超有效的情绪整理术》心屋仁之助的说法,那么“不会说话”其实我的人生幸运袋,“学会说话”是我需要完成的人生作业、重要的生活技巧。
Home Fundraising的工作很具有挑战性,每敲一个门都是全新的开始。此项兼职工作的主要的内容就是敲开别人的门、并在短时间内介绍某个研究项目的意义(比如我是代表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说服别人为慈善机构捐款。一方面,这是个很好的锻炼自己英语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想借此来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将《影响力》介绍的如何有效地影响他人的一些原则,如互惠、承诺一致、社会认同等实践起来;但是后来我发现,影响最大的,不是说服了别人,而是我实现自己心态上的最深层、最重要的转变,用《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Stephen的话来说就是我的生活学习的范式(paradigm)改变了,我不再害怕犯错,而是积极主动去试错,快速失败、快速成功,做,就对了!抱着“既往不咎,未来不迎,活在当下”的心态,每天在悄悄的进行内在的“秘密的成功”。
你好,7月,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今天是7月的第一天,晨读内容是基思 法拉奇(Keith Farrazzi)的第一部作品,《别独自用餐》,也是一本畅销书。基思讲述了亲身经历:自己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当球童开始,悟出了人际交往和人脉对成功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寻求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时候也更热情地帮助别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逆袭(实现长流动),成为社会上层,并曾是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社交顾问。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才华和天赋,还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
①Cognition——关注社交资本
首先我们需要从认知上了解到社交网络/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我学习上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社会分层与流动,而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社会网络/资本与人们的职业获得,包括收入和职业地位的关系。早在1970s美国学者Grannovetter就已经证实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来自于信息,是个体由于圈层局限,所自我生产不出来的信息。对于这种信息,我们可以更广义的理解:即时的、及时的讯息,比如你刚失业、在发愁一个稳定工作的时候,你的朋友看你朋友圈惆怅的信息,忍不住告诉你说,稳定工作在这个年代稀缺的玩意,现在企业的平均寿命基本上是5年;然而你这么会写东西,完全可以签约简书平台,边享受生活边写作赚钱。于是你去搜了搜、看了看简书,惊叹:啊!这真的可以啊!社交资产不只是讯息,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原来这么做也是可以的。
我们说社交资产不是叫大家去徇私、走裙带关系,研究表明这种依靠都是不持久的,唯有自己实力的提高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药,社交资产是沟通机会的桥梁,当我们准备好了能力,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些为我们搭桥的人脉。
②Attitude——和厉害的人做朋友
所谓和厉害的人做朋友,其实就是比我们更具有远见卓识、新颖方法和创新意识的人,或甚那些有着不断坚持精进的正能量的人,我们精力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情感,我们需要积极能量的感染。
在意识层面认识到社交资产的重要性后,第二步就是树立可取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想交往的厉害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会怯懦,我们想和别人交往,但是别人想要和我们交往么?这可真不知道,可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怎么试呢?有三点须知:
不卑不亢。演员杨幂在出道不久接受采访说“在人之上的时候,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不会有人会嘲笑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尤其是那些通过自己的奋斗处于“上风”的人,看到那些求上进、积极学习的人,似乎看到了曾经积极过去的自己;而如果Ta真的嘲笑你了,那就转身,世界之大,牛人不止Ta一个。最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当人”,保持自尊自信。
积极寻找传递价值的机会。记得大一时,加了一个厉害的人的QQ,就去看他的QQ空间,打开后弹出来的最上角的话就是“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当时我的心就“咯噔”一下,觉得说哎呀,这个人怎么这么功利!再一想,哎,我是不是心虚了?确实,如果我的出现并没有给别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一星半点的影响,那人家认识你和不认识你不是一样。后来我发现他虽然作为一个工科生,但是对于人文社科也很感兴趣,所以后来就投其所好,谈谈我专业学习上的内容。
自我精进。后来发现他的理解并不比我学这个专业的人浅,只好多读书去。很显然,我的例子告诉我,我和我所知道的还不够吸引人,我需要深入和持续的学习,才能和他成为统一平台上的人。
③Do it!——人脉管理
有了认知、有了方向,就可以为自己的社交网络建设行动起来啦。这个过程也有三点须知:
准备。初次见牛人,有如一场战斗,有备才能无患、才能见招拆招。就像《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洪镇洙在读书的第三个阶段,要去采访成功CEO,他也很担心“这些牛人真的会见我这种人么”。在发了十几封邮件没有回应、明勋提点自己后他意识到:采访到那些难得一见的人必须要有一颗诚恳的心,想要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做,是和阅读很容易就能从书店中买到书不是一回事。最后,他阅读了很想要采访的人写的一本书,然后用笔亲手写下信件,最后收到了采访邀约。同样的逻辑,如果我们想要和牛人交往,首先你得了解这个牛人,不然连牛人怎么牛起来的都不知道,第一点——真诚,就不及格。
分类。由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据研究统计一个人在一个人生阶段中平均的社交上限是150人,能够深交的是20人;面对有限的人生,我们需要高效的社交,分好类、做好标记,留意双方都愿意形成互惠交往的人,如交换技能、产生合作;在一个阶段只聚焦于少数关系,提高质量而非数量,提高社交效率是更切合实际的。难怪有人会说社交很累,是一种什么累呢?也许是重复无效的社交,没法使我们在情感上和思维上能量得到补充,所以会很累。
保温。这一点,我倒是很早就像一个香港朋友学习到了,他是港中文交换生。在教室里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而我总是坐他后面的第二排,所以我们就有了搭讪的地理空间。一有空他就会去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去游了山,带回来一小罐子茶叶说送给你的伴手礼,当时我惊讶、开心和羞愧,因为我应该是尽地主之仪的人,我问你怎么会想到送我茶叶的?他说我有看到你总是在喝茶啊!后来过完年,他从香港到校继续第二学期,他带了一些自己拍的照片做的明信片,有晨曦下的风车、夜晚山顶夜景和DG时装店前抓拍的行人等等,完全符合我小文艺!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哈哈,我学心理学的啊!”其实他是看了我的FB。虽然过了很多年了,这些回忆依旧能够触发温馨和美好的体验。人际交往中的保温,就是传递“我爱你”,“我想念你”,“我关心你”,不一定是在节日,平时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收集一些合对方心意的小玩意,一定很有保温效果。
总结。别独自用餐,别独自战斗,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精进,互助升级,遇见全新的自己吧!
参考: 小灶群晨读 《别独自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