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育儿单亲妈妈的生活

带娃旅行有学问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1575人  米素文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说: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

她说:每年我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至今,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具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外出旅游的孩子也逐渐低龄化。南极到访者最年轻的游客,被一位小名“辛巴”的杭州四岁男孩刷新了!其父母均是资深驴友,相识于旅途中,并在非洲怀孕故孩子起名为“辛巴”。他小小年纪就跟随父母走四方,在北极看到了北极光和北极熊后,遂向父母提出看企鹅的要求,结果如愿以偿。当然这个例子实在是太特别了!

你不观世界,又何来世界观呢?曾几何时这句话流行大江南北。那如何带孩子更好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呢?带着年幼孩子长途跋涉,家长总是有着诸多的顾虑:路途遥远,怀抱幼龄孩子旅行是种体力活;小孩子吃喝拉撒的一大堆麻烦事;孩子这么小能懂这个世界吗?

旅行是一门学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旅行着重点。

带娃旅行小学问

旅行计划实施前的准备意识

培养独立行走意识:孩子2岁左右学会独自行走,作为一种奖励,我承诺他只要能完成独立行走,下一次就会带去更远更好玩的地方。孩子尝到了甜头,每次外出游玩都兴致勃勃。即便孩子走路节奏缓慢,我还是跟着他的行走速度,完成我们一次次的亲子微旅游。当然,孩子劳累时也会撒娇索抱,我就向他描绘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等待他下次出行,屡试不爽。如此,孩子的体力和意志力均得到充分锻炼。

自己负责装备:给孩子准备一个专属于他的小背包,训练孩子自己准备他的必备物品,一瓶水,湿巾纸和一片小尿布等。渐渐地,孩子就有了外出游玩的独立负责意识,也为其后的长途旅行做好铺垫。

游泳技能:孩子学会游泳,除了增加求生机会,又多了度假戏水的乐趣。

通常,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了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方式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他的表达能力虽然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但对于他在接下来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学龄前,以“感受”的理念去旅行

孩子天生具有一种强烈探索世界的欲望,飞机火车以及当地交通工具的变换都会让孩子新奇。从高楼林立的城市到漫山遍野和稻谷麦浪的农村、或者浓密茂盛的树林、亦或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海浪轻拍沙滩的海岛,这些大环境的变化都会让孩子有极大的视觉冲击。

地理知识:每次出游前,我都会拿出地图,指出他现在的城市和要去的旅游地,还有那里的气候以及适合的服装,然后告知孩子我们会选择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我会再次在地图上指出我们的方位。次数累积,孩子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地理概念,为日后学校的地理课程培养了兴趣。

旅游地选择:幼年孩子的特点是以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一草一物、一花一木的。学龄前的孩子普遍需要午睡时间,故轻松休闲的海岛游是最适合孩子的地方。黄昏的沙滩上,一把小锄头一个小盆,不时冲上海滩的咸咸海水就可以让孩子嬉戏很长时间。而白雪皑皑的北国雪景,堆雪人、打雪仗更让孩子快乐得忘乎所以。很多成年人回忆自己童年幸福时光,大都会和这些场景有关联。

孩子3岁半开始他的第一次上海贵州远途旅行,全程7天的路途中行走部分均是他独立完成,并自己保管和负责他的所属物品,我们更多的就像是大小驴友。亲戚们感叹不已,之前的种种担心也因这次旅行而对孩子刮目相看,从那之后我们轻松走过更多的疆土。

带孩子经常到不同的环境去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学龄中,跟着语文书本去旅行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描写到场景都是当今的名胜古迹,这些地标就是最好的旅游目的地。

如:唐朝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带着诗中的意境去看看当今的武汉黄鹤楼和江苏扬州,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曾经的大自然和现代工业后的环境大改变。

又如,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是当年的延州,也是如今的延安。这样的地点包含了丰富的古往今来历史故事,从词中的镜像可以拓展了解到北宋朝代动荡的背后起因,启发孩子对更新迭代社会的思考。

作家故居:叶圣陶,老舍,曹禺,巴金,鲁迅......中国文坛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语文课中都会有他们的名著节选。带着孩子去他们的故居旅行,在交错的时空里,与这些响当当的大文豪进行亲密的对话。

青少年期,带着思想去旅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有选择地去往其他国家,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碰撞,和社会种族间巨大的贫富差异。例如:

拥有厕所文化的国家引发相关思考:

伴随着动漫长大的孩子,对日本大都怀有特殊情结。除了以宫崎骏为代表的动漫文化,还有著名的厕所文化。日本人能将厕所设计的如此人性化的背后,是源于这个民族的洁癖和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之相反的印度,为了倡导厕所文化,改变印度人露天如厕习惯,印度北部还发动了一场“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敦促女性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的房子的求婚者。

环境超级整洁的日本,让人感觉舒适无比,但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国度里,身体抵抗力却会因此减弱,稍许沾上一点细菌,人们就可能得病。

以脏乱差出名的印度,牲畜和人类和谐共聚,尤其是那条世界闻名的恒河,生死一幕都在此交汇。前去印度的游客都是谨慎异常,因为他们体内不具有印度人在那种环境下生成的抵抗力。

我和孩子旅行到这两个大相径庭的国度,亲眼目睹和亲身比较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居住环境和宗教理念带给两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法国西班牙的“慢生活”和美国纽约的“快节奏”:

法国西班牙各大小城市,露天咖啡馆铺天盖地,到处都弥漫了闲散和慵懒的生活气息。他们的建筑、他们的生活场景、他们的服饰,处处都充满了美,让人情不自禁放慢生活节奏去欣赏,去感受。这些“美”是欧洲成为艺术圣地的必备土壤,因为“美”是需要静静地去发现,慢慢地去体会的。

美国纽约的大时代广场--著名地地标,路人都是手拿咖啡杯,行色匆匆穿梭在高楼林立下的十字街头。四周的空气,似乎都是紧张快速和高效的流动着。

欧洲是美和艺术的摇篮,美国是现代高科技的发源地。因为有了两地旅行的对比感受,孩子对自己未来规划的思维模式也更加清晰了!

不断地带孩子旅行,通过外部环境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旅行是家长和孩子互相了解的最佳途径

诸多家长抱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所谓的逆反,是源于孩子高速成长的思维模式和家长固化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而旅行恰恰是多维度了解孩子的最好时段,同时,也是提供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自己家长的机会。

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孩子,每次,当我和孩子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在旅行中,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了解孩子对当地人文的解读思维,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旅行途中随机应变的智慧。旅途中,无时不刻地真实展现了孩子在家庭中无法窥探到的诸多层面,也是一次绝佳检验我们家庭教育成果的机会。

当孩子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长大后要面对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一段旅程。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就是扩展孩子未来生活广度的起点。他们的这个起点,我们一直都在

-全文完-

旅行的诀窍--《旅行密码》

(扎克伯格曾说过:完成胜于完美,感谢晓青文字校对,让我的文章更趋于完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