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迷到孤船女,从京城高官到江州司马:我读《琵琶行》序
琵琶行序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从万人迷到孤船女,从京城高官到江州司马:我读《琵琶行》序此序言与诗歌的内容有对应关系。第二句对应诗歌第一段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第四句对应第二段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第三、五句对应诗的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第六、七句对应第四段、第五段白居易的感想,琵琶女的再一次演奏及《琵琶行》的创作。
总体看,此序言交代了白居易与琵琶女相遇的经过,介绍了《琵琶行》创作的缘由。我们可以从中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知晓白居易贬谪九江的人生经历。
从万人迷到孤船女,从京城高官到江州司马:我读《琵琶行》序序言中,琵琶女介绍自己是长安“倡女”——以歌舞娱人的女艺人。都城长安让她引以为豪,诗中说她“自言本是京城女”。她有家有业,住在蛤蟆陵下。蛤蟆陵就是下马陵,位于现在西安市和平门附近。相传,汉朝时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安葬在长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日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由于陕西话中“下马”二字与“蛤蟆”同音,所以几经流传,便被称作了蛤蟆陵。琵琶女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也颇有自豪意味。她的技艺是弹琵琶,而且师从当时穆、曹二位大师。于是加入了京城最好的乐队。由于年轻漂亮(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弹得好,颇受当时富家子弟的追捧,是当时歌舞场中的红人。“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可见青春年少的她风头正劲,“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生活让她不知愁滋味。但是时光如流,岁月不居。青春一去不复返。序言中说,她“年长色衰”,再加上家庭“弟走从军阿姨死”的变故,她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商人。随着他漂流江湖。那晚,正是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巨大的生活落差——以前的万人迷成了现在的孤船女——让她伤心不已。琵琶女是一个青春得意而老来失意的薄命女子。
从万人迷到孤船女,从京城高官到江州司马:我读《琵琶行》序与琵琶女相似,白居易原来是京官——左赞善大夫,“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他掌管下达命令,讽谏君王过失,主持礼仪,教授各郡侯王儒家经典。主要负责东宫事。白居易因何“出官”被贬谪到九江做司马的呢?这与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事件有关。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而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对此保持沉默。白居易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那些掌权者说他是东宫官,不该越过谏官言事。还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可他却他写赏花诗和新井诗,有伤孝道,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生活并不好过。尤其是这个地方生活条件太差,“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不仅偏僻穷苦,地势低洼,苦竹绕宅,而且没有娱乐生活,只能听杜鹃和猿猴的悲啼、山歌与村笛的“呕哑嘲哳”。不过这一切似乎算不了什么。白居易感到的是“恬然自安”。不过他在沦落的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啊!于是恬然自安、独善其身的白居易这时也不淡定了,为贬谪九江而苦恼。
从万人迷到孤船女,从京城高官到江州司马:我读《琵琶行》序当然,我们从序言中还可以读出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如果说京城为官时是“兼济天下”,九江贬谪时则是“独善其身”。可见这次贬官对他的影响之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青衫上落得眼泪最多: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