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路之知识体系的建立
我们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有效知识资源并不是由我们接受、存储、管理了多少知识决定的,而是由我们提取、使用了多少知识决定的。
信息大爆炸时代,造成学习者知识零散化,容易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加之信息更新速度飞快,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更多的是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
便签学习法的训练能让我们就单个碎片信息形成一个三维的信息分子,但是要形成一个思维或能力的晶格,还需要把信息分子连接起来,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结合需要能量也放出能量,所以建立知识体系就是一个即需能又放能的过程。
学习的终点应该是技能,通过信息和知识搭建迈向这个终点的路和桥,这就是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需要力气,可是当你到达终点,你的技能又能给你带来无限的能量。
构建知识体系的三种思路,分别是问题引领式、积件式、图书馆式。
1 问题引领式构建
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业技能领域,也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对这些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有一定量的储备,即显性知识基本掌握,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会生涩,知识和待解决的问题的对接不畅,即该领域的隐性知识还处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阶段。
选定一个领域,我们从问题出发,通过对自己解决过的问题和重复出现的问题梳理总结,对未解问题的在自我探索未果之后的咨询请教和追问反思,引领学习者分析问题的类型、所涵盖的知识和信息、解决方案、适用边界,找到各类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炼出对于该领域的各种常见问题的一般性规律和普适的解决方法,反过来对原有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层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一个快速调用知识兑现知识的体系。
①选择自己的擅长领域;
②向自己提问,把这个领域中你见过的的问题,把解决过的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找出来;
③整理自己解决过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对问题进行分类,用问题类型当作中心词;
④咨询请教行业领袖,专家,把未解决的问题搞明白,追问,反思自己的遗漏点,然后放入已有问题分类和新建分类;
⑤总结出各类问题的小类,每一小类的边界和联系界定清楚,找到每类问题的一般性规律和鉴定方式,提炼形成普适性解决方案;
⑥最后总结各类问题的交互处,找到他们的联系和知识跃迁的方式。
2 积件式构建
用于自己的学习地图的完善,包括各种途径来源的信息,阅读、同事之间的交流、公司内部的培训、公号、微博、微信朋友圈、网络课程......涉及到自己想要提高的各种能力,例如:情绪管理、亲子教育、沟通能力、思维训练、时间管理、阅读工具、学习方法、思维导图......等等。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和学习的碎片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来源多种多样,信息流中精华和糟粕并存,而且此类信息难成教科书式的系统,所以当大量信息涌入时,学习者需要实现化零为整,零存整取,通过提问甄别,获取、整理、分享、利用、创新的步骤,将碎片搭成高楼,使自己学习地图中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
积件式构建思路,就是把自己面对的新知进行主题输出,可以是标签,可以是博客,可以是公众号文章,可以是PPT,通过分享和讨论,当积累了比较多的素材,然后再去找寻相关资料、书籍和相同性质的文章,对最初的碎片化知识进行不断地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通过碎片化知识的运用将其进行创造性重构而实现知识内化和创新。
第一阶段:
①信息甄别,通过黄金圈法则(先问why再问how最后回答what)对自己提问,确定信息是你需要学习的
②信息获取,通过阅读、课程、交流等途径获取信息
③信息整理,通过个性化复述,写作输出的方式对信息整合
④信息分享,把整理的信息分享出去或者传授出去,获得反馈
第二阶段
⑤使用信息,制定使用信息的SMART原则行动方案,把信息赋值给自身,提升自身的能力
⑥重新整理,在使用和反馈中把最初的碎片和现在新增的碎片融合重整,重新写作和复述,形成新的输出
第三阶段
⑦信息整合,把每一类信息做归类整合,找出各类信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就其位
⑧与现有知识对接,要么融入原有知识体系 ,要么与现有知识碰撞,发生变形和重构,产生全新的组合,形成创造性重构
3 图书馆式
用于自己初学某一专业领域和某一系统新知识的学习,比如一个初学者想系统了解经济学、心理学、哲学、投资学、逻辑学等方面的入门知识
这类知识专业性强,要么研究范围广大,要么研究历史悠久,要么理论本身晦涩难懂,学习者可以通过该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先借用他们已经搭建好的知识框架,从整体上了解你面对的这个内容的大致内容,然后不断通过深入学习,把你吸收到的其他知识和信息填入框架,就像一个新建的图书馆,先把每一类别的书架摆好,然后把现有的书摆放上去,编号,保存,等下一次来了新书再分类放好,最后,通过多年的累积才能形成一个规模的图书馆
① 选取自己想要初次学习的领域,挑该领域最经典或公认最权威的一到两本入门书籍
②借用作者的知识体系建立初步框架,通过阅读和学习,把初步框架填充完整
③通过练习和反馈,让整个初步框架的内容修正到基本正确,各个概念基本理解
④拓宽学习面,选取相同流派相同角度的其他作者的书,细化框架中的每个点的内容,扩展及连接其他的点,是框架更加坚固
⑤初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各种应用场合输出你的框架,包括讲解、制作PPT、写作、演讲、传授,在运用中反馈和修正框架中的每个点
上面三种思路不是单个的,在构建知识体系是可以交叉使用的,它们的共性就是使用了“输入-练习-反馈-输出”这一高效学习的流程,并把学习的信息网络化,类别化,体系化,大大减少了调取的时间,慢慢把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无意识的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