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前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考大学的意义
“贴吧里人都说,现在只有傻子才会努力学习,想着考大学。”
那一次,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小姑娘,没穿校服,下身穿着耀眼的糖果色的裤子。早先因为逃课,被同学告到我这里。
她满不在乎地说着前面的话。我一时语塞,居然没想到合适的话来批评她。
她家里条件不错,平时和宠溺她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开店,平日总是很忙的样子。有时她犯错,请她父母过来,他们也只是行色匆匆,来来就走。
平日里我并不喜欢给家长打电话。但这个小姑娘对学习实在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整日里关心的事情除了谈恋爱,就是打架。
即便自以为做老师的我平时很会讲道理,但还是会有词穷的时候。
“现在只有傻子才会努力学习,想着考大学。”想必当下真有许多人是这么想的吧。
图片来自网络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情形。在那所被大山环绕的中学里,不少人反复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头之日。
但是在那个时候,在我们那样的地方,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那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每年进来的学生将近千人,但最后能考上的不过百人。而且到后来你会发现,基本没什么人关心我们的处境。拿一张高考数学试卷给我们当时的数学老师,他自己都不可能考过六十分。绝大部分的同学,在毫不知情的日子里,浑浑噩噩地任时间阴暗地流淌,有的是三年,有的则是四年五年。然后,或者回到家乡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他们——或者说我们——基本都来自于这个社会的底层。
记得高考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教室进来了一个我们并不认识的老师。一进来就对我们说:“大家大部分都是从农村来的,父母都希望我们能够天热时站在阴处,下雨时站在干处……”
他后面的话,我基本没听进去。只记得后来他拿出一张某民办大学的招生简章,让有兴趣的同学到他那里报名。
“天热时站在阴处,下雨时站在干处。”当时的我在想他说的这句大俗话,非常朴实,但却讲出了许多同学父母的心声。
图片来自网络时光很快流逝,高考倏忽而来,我们懵懵懂懂地考完。后来发现,全班除了一个刻苦得要命的家伙被补录进了湖北民院之外,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
慢班嘛,能考上一个也算是不错了。作为几年来最黄金的一届,全校所有的文科生,也不过考上了二十几个。
只是早先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高考结束,宿舍里空空荡荡,一片狼藉。我突然发现,如果不上大学,我真的没有地方可去。
然后我复读,英语从初二的课本开始死记硬背。那段时间里,我只要一合眼,眼前飘的全是一个个字母。终于,在那一年里,我的成绩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变化。那年高考我们学校也喜获丰收,文科考了21个本科,我是14名——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是勉强考上湖北的一所二流大学。
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已经是非常完美的结局,全校的文科生,也就一个考上了一本。
“天热时站在阴处,下雨时站在干处。”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会有不小的效果。虽然我后来的认真努力,与这句话并无多大关联,但那样的话让我们无可辩驳。周围的同学,几乎无一不是基于改变命运的目的,而努力学习想考大学。
但我想它不会对当下的小孩有什么效果。虽然不时会听到周围老师这样批评学生:“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你怎么考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你怎么养活自己?”被批的学生往往不说话。但肯定有小孩这么想:我爸妈留下的房子收租子,都能养活自己了。
是啊,当下的社会,挣钱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早已不那么紧密。再不会反驳的学生,心里至少都能举出二十个反例来。
现在的有些时候,我也在想当年我们那么辛苦努力上大学的意义何在。
图片来自网络到现在,我依然记得我刚到大学的那一天的情形。那时的我站在学校大门前,觉得非常失望。那大门实在是相当地单薄破败,上面凌乱地挂着缀有彩灯的电线,连校门上的几个大字都显得瑟缩不堪。大门后,是分外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破败的住宅楼……
而且,现在回想,那个时候在那所学校的课堂里所收获的东西也相当有限,大多数的课堂都沉闷不堪,大多数所学的内容,都陈腐无聊到了极点。而后来拿着那所大学毕业证所找到的工作,收入也相当的让人羞涩。
但无论如何,我仍然觉得那段时光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1989年,心理学家werner在夏威夷进行过三十年的追踪研究后,他发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高危儿童(长期贫困,家庭破裂,家庭暴力等)顺利度过了童年期和青春期,他们不但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学习和行为问题,而且很好地适应了家庭和学校生活,实现了教育和职业上的目标。
几年前, 和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同事聊天,不知怎么聊到学生时代。“我当时都想……”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上做了一个奔跑跳跃的动作。听到这个我很吃惊。因为作为旁观者看来,他的成长环境似乎不具备任何高危的特质——贫困,破裂,暴力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问题。
在你的青春期,可曾有过这样那样郁闷的经历,可曾有过那些压抑于心而又无法向人言说痛苦,可曾有过暴力,自残的经历,甚至是自杀的想法?
我想,成长之痛绝非仅仅是生活在“高危”环境下的儿童的问题,他可能出现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
是啊,青春期本就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时期,即便没有长期贫困,没有家庭破裂,没有暴力,父母也没有得绝症……也很少有人能走得轻松自如。
图片来自网络而于我而言,在我的青春期里,也出现了让我难以启齿,却又一直与我纠缠的问题。
初中的时候,我被父母从外婆家接到身边。环境的某些改变和意料之外的一些事情,给了我猝不及防的冲击和伤害。似乎是突然之间,我发现我开始没办法和女同学交流。
倒也并非在异性面前一个字都说不出。只是,感觉特别不自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甚至会想,在别人眼里,我是不是个怪物。
有的时候,我也会竭力表现得自然,努力地喋喋不休。但,那种感觉更加糟糕,我愈是努力,不自然之感便愈是四处弥漫。于是,从我的初中开始,我便不再和女生讲话,努力避免任何可能将我陷入尴尬和紧张的交流场合。
从此,一直到我读大学,我都低下了头,我都垂下了眼睑,我看不见你,请你也不要看见我。
严重的时候,还会伴随着人群恐惧。有那么两次,我走出宿舍大门,看着迎面而来的汹涌人群,我开始紧张,身体开始僵硬,额头开始冒汗,似乎所有迎面而来的人都在注视着我。不得已,我折回了宿舍。我没办法这样走到目的地。
进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春期所伴随我的问题依然伴随,异性交往恐惧和人群恐惧依然丝毫不见好转。
但是,从中学那个混沌的环境里出来的我,已经开始明确的关注到我自身问题所在。我有意识地想要纠正它,克服它,乃至战胜它,消除它。只是无论我如何努力,它却仍然不时地在我身上发出声声冷笑。
大二下学期,在校外的书店里,我信手拿起了一本老版本的《挪威的森林》。
那是一本奇怪的书,语言直入人心,情节不合常理,里面人物所思所想也相当奇怪。
但我喜欢那本书,在阅读的时候,我明确地接收到作者传达过来的信息: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身上,都带着林林总总的伤害,都有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但他们,却依然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坚定地、安之若素地与自己的问题相伴。
后来,我将那本书买了下来。
再后来,许多事情也终于开始明晰,开始好转,我那阴云密布、寸草不生的中学时代也终于开始离我而去。
当然,这其中的过程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早些年的那些伤害的影响却未必会心甘情愿地离你远去,那些被猝不及防间摧毁的自信和安全感,想要再次重建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单就一本书的作用,也未必有那么巨大。但大学的种种,至少开始让我正视问题,至少让我开始明白,我自身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我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通过获取知识来解决的。
图片来自网络无论如何,我终于度过了那段时光,过程虽然一言难尽,但我终于渐渐找回了自信。
工作后,如愿地来到陌生的地方,那些恐惧——异性交往恐惧也罢,人群恐惧也罢,还有其他的一些恐惧也好——都悄无声息地杳然而去。
能够生活在阳光下,能够生活在自己掌控的人生里,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
后来的我,做了一名教师,几乎每天都在“教育”他人。但或许是当年的那些经历,这些年来我越来越不喜欢“教育”这个词,这个词实在是含有按某种主观意图来改造他人的成分。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帮助”。这个世界有林林总总的人,也有各色不同的人生,按照一己之私来改造他人,让他人的人生按照自己的设定来运行,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而教师这一职业,职责应当就是帮助那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然后成就自我。
只是,在这块土地上,在眼下的阶段,这一点实在是难以做到。
更何况,大多数人的青春期,都困难重重。大多数的我们,都需要忍受着青春蜕变的阵痛。
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并不能断言上大学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到底值不值得,到底有多大意义。但我能确定的是,青春期,我们各有困境,而努力向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上大学,意味着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意味着可以寻求更多的知识和帮助。大多数迷茫于考试的中学时代的我们,可能并没有机会去找寻自我。那么,但凡可能,千万不要再丢失上大学的机会。
大学的意义,从来就不应该是单纯地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在当下的中国,它第一次将学生从考试的囚笼中释放了出来,并且给你环境与机会去思考,去尝试,去认识自我,去解决自己身上林林总总的问题,去想办法成为那个你一直想成为的人。
当然,并非所有考上大学的人都能成为他一直想成为的人。但现在的我无比确信的是,那些努力学习希望上大学的小孩,一定不会是傻子。他们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另一扇门,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创造新的可能。
即便那大门,可能单薄破败,那大门后的道路,可能瑟缩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