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翔翼时光疼痛说

夫妻恩爱对孩子多重要?看看张爱玲就知道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3801人  沐沐周

1、

民国才女张爱玲,妙笔生花,写的《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久演不衰。

与辉煌的文学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一生,阴冷惨淡,苦多乐少。

24岁时,嫁给第一任丈夫,38岁的胡兰成。没有举办婚礼,唯一到场的是她的好朋友炎樱。

结婚没有多久,胡兰成出轨,并且,不只一个女人。3年后,张爱玲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短短3年的婚姻,居然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考虑要不要分手。作为女人,张爱玲的心里,唉!啥也别说了。

36岁时,定居美国的张爱玲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比她整整大了30岁的美国老头,三流作家赖雅。两个人半年后结婚。

结婚11年,赖雅去世。中年丧夫的张爱玲,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无父无母,无儿无女,无新朋,无旧友——旧友要么被她得罪,要么被她疏远。虽然一直生活在美国大都市,但她照样可以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可以把自己幽闭在暗无天日的地穴里,活成一个黑色的纸片般单薄的影子。整整28年。

1995年,中秋节,万家团圆的日子,张爱玲的房东在美国加州的公寓,发现了她的尸体。法医鉴定,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身边。终年75岁。

她的悲剧,原因自然很多:时代的、性格的……随便抓一个,都足够写一篇长文章。今天我只讨论其中不很起眼的一个原因:她的爸爸妈妈,不是一对恩爱夫妻。


2、

张爸爸名叫志沂,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外孙子,标准世家子弟,纨绔们该有的毛病差不多都有,最大的就是思想顽固守旧,只会坐吃山空,不会挣钱养家,一无所长却不以为耻,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守着日渐破落的宅院,在庭院深深里,做着不合时宜的旧日梦。

张妈妈名叫黄素琼,满脑子新时代的新思想,在张爱玲4岁时,丢下家庭,远赴英国留学。

不要说在一百多年的民国,就是现在,贤妻良母型的沐沐,但凡一个人出门,必须向其他家庭成员请示汇报:到哪去?去干啥?去多久?啥时候回家?怎么还不回家?……

如果沐沐也妄图打着出国读书的旗号,扔下老公和女儿就跑了,而且,好几年不回来,估计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要满地打滚,豁出老命反对,女儿和她爸爸更是严防死守,不给一丝得逞的机会。他们的理由是:路盲,出门就迷路,身体弱,万一跌跤没人扶……

咦?又扯远了。反正吧,以己度人,我看到已婚已育的家庭妇女黄女士,丢下4岁的女儿远赴英国,咝……倒抽一口冷气,这女人,该是对丈夫多么失望、厌恶、痛恨,才会这么决绝?

8岁时,黄女士从英国回来了,夫妻俩兵荒马乱,勉强生活了一阵子,终于协议离婚。黄女士搬出去,另外租房子住。张爱玲继续跟随父亲生活。


3、

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里写到:“家庭是你最早开始建构信念的地方,也是你最早开始感受情绪的地方。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时,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如悲伤、恐惧和愤怒。”

我们都经常说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误会为:我教会三岁儿童背“床前明月光”,或者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就是合格的第一任老师了。其实,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习得,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夫妻恩爱,儿童能够从父母亲的互动里,比如:温柔的眼神,幸福的微笑、充满体贴的小动作……感受到爱、安全、包容、归属、自信等等美好的情感,正面滋养,儿童那一颗小小的心眼里,会开出一朵朵明媚的花儿来。

反之,夫妻互相嫌憎,眼神凌厉如刀,互相谩骂吼叫,儿童在愤怒、恐惧等负面情感的推动下,心灵的花园,只能长出青苔和荒草。

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张爱玲的文章,嫌她笔下的人物,阴冷,凉薄,扭曲,黑暗。

因为她的父母亲之间的关系,恰恰也是阴冷,凉薄,扭曲,黑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张爱玲,性格缺陷如此明显,所以,75年的人生旅途,幸福指数,真的不高。


4、

接下来,说一说胡兰成,曾伤害过张爱玲的负心男人,因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汪精卫伪政权任要职,被列为著名汉奸。

这样一个应该被鄙视、被唾弃的坏男人,怎么说呢?对比张爱玲的惨淡日子,胡兰成活得挺……滋润!

是的,我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他的生活状态——天啊!这对张爱玲太不公平了!到哪儿说理去!

他一辈子先后有8个女人,其中民间女子5位,分别是发妻玉凤、女教师全慧文、护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剩下的3位,一是红歌女,一是临水照花的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最后则与胡兰成在日本生死相守,终老于岁月。这个女子比起张爱玲的不寻常来,竟丝毫也不逊色,她便是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夫人,上海滩的大姐大佘爱珍。

他的后半生定居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终身教授。朱西宁、朱天文、朱天心一家父女三个,天资聪颖、在文艺方面颇有建树,都是胡兰成的弟子,受其影响颇深。

他的《今生今世》,毫不避讳地写了他生命中的这些女人,被称为胡兰成的“群芳谱”,文笔柔媚,令后来的很多女子心折不已,他的女弟子据说经常为争宠而斗,被讽刺为:“分明是想被收编进《今生今世》的群芳谱里嘛!”胡兰成之于女人的魔力,可见一斑。

抛开政治、道德的色彩,单从生物个体的角度看胡兰成,他写过《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著作颇多,儿孙满堂,红袖添香,风流倜傥,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幸福指数,真的挺高。

原因自然很多,同样,我注意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他的爸爸妈妈,是一对恩爱夫妻。


5、

民国初年,胡兰成跟着父亲,从浙江乡下小村庄,到省城杭州办事情。那是胡兰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杭州,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把这对乡巴佬父子看得眼花缭乱。

当时杭州城里,流行呢子大衣,有个新鲜别致的名字,叫“卫生大衣”,父亲看了,觉得好,买了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妻子,认真包裹好了,带回家,送给妻子,妻子满怀喜悦,郑重接过来。胡兰成当时虽然年纪小,但一件衣服上寄托的,夫妻之间心意的珍重,分明也能够感受到,所以,后来,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特意记录了这件小事情。

在胡兰成眼里,自己的父母,虽然只是乡下普通农民,母亲而且不识字,但是,夫妻感情却非常好,好到什么地步呢?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有过多次描写:

我父母虽然已经结婚多年,但亲密友爱的样子,就像是少年夫妻。父亲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把白天挣到的钱,虽然不多,仍旧欢欢喜喜地,郑重地,从贴身口袋里拿出来,交给母亲。吃饭的时候,父亲温柔地看着母亲,说起一桩家常的事,一句家常的话,语气里,饱含着对自己妻子的平静的欢喜与敬重,而做妻子的,在当下那一刻,也清楚地感受到了,丈夫的欢喜与敬重,自然,眉梢眼角,都流露出浓浓的爱意。这就是中国民间的夫妇之亲。

父亲天生不饮酒,但是,知道母亲未出嫁时,在娘家做娇滴滴女儿时,喜欢喝点小酒(黄酒)。他并没有反对或者批评,而是包容了妻子的习惯。

下午,见母亲洗完衣服,喂好蚕,忙完了家务,父亲就去村庄桥头小店里,买半斤酒,买两个松花皮蛋,几块豆腐干,拿回家,郑重其事,在两个菜盘里摆好,端到客厅桌子上,请母亲。他自己只斟半杯相陪,母亲微笑着,端坐着,接受他的殷勤款待,接受他的斟酒。

这时母亲已五十一,父亲五十了,但两个人浓情蜜意,依然好像是年轻女子年轻郎,才订了婚,男女相见不久,那样欢喜而安详。

胡兰成才十岁,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玩,无意中回家,闯了进去,看见了这温暖的二人世界的景象,不由得往母亲膝盖上一趴,母亲用筷子拣起半块豆腐干给儿子,脸上微微笑,待十岁儿童,就像待宾客,慈祥,郑重,温和。儿子得了豆腐干,随后又跑出去玩了。

父亲的一生,平淡无奇,并没有故事。他在世58年,胡兰成总感觉自己的父母没有变老过,于是想到中国传统的金童玉女的说法,坚信父母就是这样的金童玉女。

普通农民家庭,日子贫困,有时没有米下锅,傍晚才好不容易弄来谷子,拿到桥下踏碓里去舂,天已昏黑,邻居们都吃过晚饭了,胡兰成一家还在舂米、筛米。母亲用木勺,把米一点点舀到筛子里,父亲筛,胡兰成在旁边,拿着油灯照亮,帮忙把米用手抚平,只觉的一粒粒洁白的米,沉甸甸的如珠如玉。

说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夜色渐浓,四野寂静,一灯如豆,相互怜悯体恤,爱意脉脉,如此安详、美好。


6、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些文字,会怎么想。之前因为厌恶胡兰成的为人,连带着对他的文章,也厌恶起来。直到最近,一时无书可读,将KINDL里藏了很久的《今生今世》翻出来看,一看之下,大为惊异!

传说唐代女诗人李季兰,写过一首《八至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四句,前三句写景,目的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饱含人世沧桑的感觉,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

张爱玲父母二人的“疏”,胡兰成父母二人的“亲”,恰好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注解。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幸福,那么,好好爱你的妻子(丈夫)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