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精准努力》笔记4
Five
社交篇
我们之所以能够拥有想要的人生,
能做成某一件事情,
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都是需要去谋算策划的。
想得越多,麻烦越少。
社交,实际就是社会交换。 交换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价值。如果总是抱着想认识对我有用的朋友的念头去与人交往,那么大概率会落空。没见过市场上谁不拿着钱就能买走菜的,你没有怀抱价值而来,参加再多的局,认识再多的人,也不会有人帮你。
其中一类鸡汤是:如果你不够强大,你的社交都是无用社交。你要先有用,社交才有用。等你强大了,就有人来找你了。
看上去是他成就了别人,但是同时他也成就了自己。 当人们看到这种开放性,就会觉得自己也有被帮助的可能。即便对他无所求,也会愿意和他做朋友,也愿意帮他。 再多说一点。 最好的自我介绍是什么? 最好的自我介绍就是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展示出你的社交价值来。 一个人在自我介绍环节特别幽默,就会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 因为他能提供情感价值,跟他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感觉受到冷落,你会很开心。
他上台就讲:“我是一个医生,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但我平时很爱帮助别人,我在某个医院工作,如果你们需要我的话,就来找我,我会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别的忙我帮不上,但平时有一些头疼脑热可以找我咨询。”
这样的自我介绍谁不喜欢? 在那个场合,这个医生并不是里面最强的人,甚至在医生里都不算特别强,因为他所在的医院不够好,而现场的其他人全是大企业家。 但是他在自我介绍里展示了一种价值开放的状态,无论人们会不会找他帮忙,都觉得他是个很乐于提供帮助的人。他的社交价值就被放大了。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与人脉层的人交往,首先要做好自己。做一个正直诚信,甚至幽默可爱的、不讨人厌的人。其次,跟他们保持常规联系。逢年过节要发信息,甚至可以送一点小礼物,可以把对方生日的时间记下来,发送生日祝福,等等,免得到时候要找人家帮忙,显得太突兀。 最后,社交层的交往方法就很简单了,大家互相尊重彼此,就可以了。
学来学去,我发现说话跟做交易的本质是一样的。说话,其实就是做交易。说的人给出内容,听的人付出时间和耐心。所以,怎么说话才能受欢迎这个问题,和卖什么别人才愿意买是一样的。 最低的标准就是值得。当倾听者付出了成本之后,不能让他亏本,要让他开心、有获得感,这样他的大脑就能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会令人上瘾,他会忍不住来找你说话。
Six
学习篇
别让你深度思考的能力被毁掉或者丢失。
Marva Collins始终都认为,无论一个人以后做什么,只有拥有阅读和表达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并且做得更出色。 通过那些故事,Marva Collins教学生们历史、地理、哲学、戏剧……在她的细心指导之下,即便是四年级的小学生都可以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这种大量的阅读训练,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而提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我的起点可能比大多数人要低很多,之所以最后能到达跟别人同样的终点,甚至比我的同龄人还要走得快很多,就是因为我学习速度很快,并且越来越快。 读书真的会使人聪明啊。
人一旦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容易上当受骗,更重要的是,有一句很棒的话大概是这么说的: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可是扪心自问,自己是有观点、有看法的人吗?这些观点足够深刻和理性吗?我们到底是属于那80%的人,还是那20%的人? 思考能力低下有几个特征:
许多创业者能保持读书和学习的热情,跟自己的境遇是分不开的。当你的环境一旦安逸下来,就不会再遇到新的挑战,学习的动力也会丧失。
那些厉害的人,都是自学的。学习得多了,学习本身就成了能力,就成了普通人最不凡的武器。
TED演讲上有个心理学家的演讲视频,大概是说:20岁到30岁是人生最重要的十年。许多关于人生的重大决定,都是在这个阶段做出的,好比和谁结婚,要不要生个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等等。 人们总说,30岁不过是人生一个新的十年。这是一句谎言。 20多岁的时候谈恋爱,好像在玩抢凳子的游戏,你总觉得眼前的这段不算数,总觉得不会和他结婚,恋爱的原因只是觉得寂寞,想有人陪着你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