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雍也篇6-19.20.21.22.23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3人  老彭有话

6.19[传统为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道:“你要去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

【老彭有话】孔子对子夏说,你要成为高层次的儒者,而不要成为一个普通的儒者。

在孔子的眼里,“小人”就是普通人。这也是孔子在对学生提出高层次的期望。


6.20[传统为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华。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老彭有话】孔子说,人过于本性化而不加雕琢,就会显得粗野。雕琢过分以至丧失人的本性,则又显得死板。既加以雕琢又保有人的天性,然后才能称其为君子。

孔子这是在说,人的天性要和后天的教育相结合,才能塑造出君子。怎样才能结合?学。

6.21[传统为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不会离经叛道。”

【老彭有话】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吸取知识,再懂得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那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来了。

君子既有学问,又懂礼,这在孔子心目中是要达“仁”的节奏。因此,这样的人就不会回到从前没有得到教化时的样子(“质胜于文”)了。

【注释】①畔,叛,反复。


6.22[传统为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坚守‘义’,敬重鬼神又不唯鬼神,就是有智慧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追求仁的人一定先付出艰苦的努力并有所收获,这就是仁了。”

【老彭有话】樊迟问孔子什么是“知”。孔子说,一心一意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尊敬鬼神而不仰仗鬼神,就是“知”。

樊迟问,那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仁”。

“敬鬼神而远之”已成为一句流行语。我以为孔子当年的意思是可以利用百姓对“鬼神(迷信,比如占卜)”,但不能一切事全靠“求神问卦”,还要看干得怎样。这符合儒家的进取精神。


6.23[传统为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多行,仁者沉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老彭有话】这句话在今天已不用再多解释了,但这里的区别还是要了解的。孔子认为与“知者”相联的是“水”、“动”、“乐”,都是动的。而与“仁者”相联的是“山”、“静”、“寿”,都是静的。孔子以此区分“知”与“仁”的区别,可谓言简而意赅。

本章仍是在回应樊迟“知”“仁”之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