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鱼之乐》随笔

2021-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无波

······在这里,我只想顺便多说几句闲话,借以回应常有人提及一个小问题:你为何选用“子非鱼”作为笔名?答曰:我不是鱼,所以我不可能从根本上知道鱼的一切;就算我是鱼,我也不可能知道我为什么竟然就是一条鱼;总而言之,我发现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彻底揭示世界的本真,尽管我整天费尽心机的想做成这件事情。于是,我终于明白:我之所知,仅限于我之所需;我之所需,仅限于我之所在。只有当我“在的状态”发生了某种变化,我“知的状态”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随“在”而变的“知”显然只是“在”的浮面上荡起的浪花,从这一点上说,“我之所知”与“鱼之所乐”没有本质上区别。有鉴于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语,不是恰好问出了我的哲学处境吗?     

随笔:

“我之所知,仅限于我之所需;我之所需,仅限于我之所在。”这句话,比较适合最近的一次学习讨论。日前,有一朋友在学习群里说:“自己越学习越焦躁不安,越迷茫。” 我发言说:“个人体会,学习有三个阶段:泛读、精读、再泛读。人在不知所需的时候,学习实际是低效的,但这种低效也是人生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泛读,来摸索自己的所需。等明确自己的所需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精读阶段。知识是无涯的,而我们生命是有涯的,用有涯对无涯,必须有所选择的精读学习。经过一段精读学习以后,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再用有目的的泛读来,补充、填充这个知识结构体系,这就是第三个阶段再泛读阶段。这位焦躁的朋友,我个人觉得他在学习中迷失了分享,忘记了学习真正的目的:我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学习。我认为学习本身并不快乐,只有与我之所需匹配的、我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学习是快乐的(所在、所需、所知三者统一,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赞美与批评之5:1的刻意练习:

昨天有感于同学的举手之劳,帮我找到了一个大客户,特此我微信留言给同学,表示感谢。同学随机电话和我聊了十几分钟。由此发生了一点彼此良性互动,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小智慧:对生活中的的善举,一定要及时给予良性的反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