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1
学完钢琴回家路上。
在路上,我问儿子,回家吃饭呢?还是在外面吃?
儿子说,当然是在外面吃了。
大概是在家的这段日子,吃够了我做的饭了吧。
我把车尽可能开的慢一点,看看路两边有什么吃的么。
快到家了,也沒发现什么好吃
的。
我这个人比较恋旧,只记得家周围的地方,你要让我说下除了家门口一公里之外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即使去过一两次,下次别人再问起那个地方我依然一满茫然的说,沒去过那地方啊。
眼看快到家了,看来实在不想吃我做的饭了。
儿子说,妈妈,我们去吃门口的肉夹馍吧。
好吧,再不决定就到家了。
我把车停在了卖肉夹馍的门口。
上来台阶才看到,马上快十点了,卖肉夹馍的大门,一个大铁锁威武的矗在那里。
肉夹馍是吃不成了。
他紧挨的邻居倒是喜气洋洋的开着门。
门口的串串香小店儿子怕我不同意,率先推门走了进去。
说实话,对于这种炸串之类的我是不乐意让孩去吃的。
首先不管里脊啊,牛排之类的是不是真的牛肉,猪肉,就是那黑乎乎的来回炸串的油,看见了都会让人望而却步。
儿子已经推门进去了,我也只好尾随其后。
既来之则安之吧。
儿子要了一碗馄饨,两个牛排,我要了一杯豆浆,一个卷煎饼。
牛排先上来了,儿子拿着牛排,非让我尝一口,我自然不尝。
儿子觉的这个是人间美味,执着的非要让我尝一口。
我生气的把头偏一边去,并用不耐烦的声音说,我真的不想尝。
店里这个点,沒有其他人,只有我们母子俩。
在一边低头整理菜架子的穿着皮围裙的中年人抬起头来,笑眯眯的说,和我儿子一个样。
小时候,无论吃什么东西,必须先让我们吃一口,不吃不行。
现在长大了,还这样,有什么东西必须我们先吃,不吃就生气。
现在23岁了,喝饮料拧开盖还必须要让我先喝一口。
白色的口罩上面露出的脸黑幽幽的,只看见两只眼角因笑而显的更深的皱纹。
卖串的中年男人在儿子上,我们是有共同话题的。
在我们家饭桌上,中间有一条分界线,这个分界线是因为每次莱或汤儿子都必须推到靠近我的跟前,后来我就划了一道分界线,菜和汤放中间分界线上。
我最喜欢的是吃青菜,无奈这个爱好也不得善终,我每次都要和他一样吃下同等的肉或虾之类的,否则他就不吃。
我常纠结于他今年刚窜上的1.62米的身高,70斤的体重,竹竿一样的身材。
不这么瘦,老娘才懒的和你一样去吃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
害的我每天都纠结于自己的体重,而不停的去运动。
相比起我这个每天吃了再运动,更让这个串香的中年男人左右为难的是。
他的儿子这次有个大决定,不是小时候非得让喝一口饮料这么简单的事。
这次儿子非要带着他和老伴旅游。
并且已经给定好了机票。
说“五一”去带他们去北京。
并且说机票才300,比高铁票还便宜。
儿子“五一”放假,陪他们一起去。
儿子在上海,一个制药厂业务员。
中年男人让儿子这一决定愁的不行。
他说,他和老伴商量了,不能去,“五一”这几
天放假,人更多,一走好几天,少赚不少钱。
可是儿子扔下一句话,不去,不光机票退不了,他还要去西藏上班。
因儿子前段时间去西藏,说非常喜欢那个地方。
老两口一合计,机票退不了不要紧,儿子要真去西藏了,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又这么远,那还了得………。
所以老两口最后对着儿子的电话,异口同声的说:“去”。
穿着皮围裙的男人在外面和我唠着儿子,里面的老伴在那忙着厨房里的东西。
中年男人告诉我,疫情对他们这种小店影响不大,毕竟周围有个超市,超市的的员工要吃饭,还有周围的住户。
他们在这里已经4年多了。
每天他就和老伴到这店里来,顶着朝霞来,迎着星星走。
中年男人说今年终于攒足了钱,要在这里买一套房子。
语气里透着踏实,满足。
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和嘈杂喧嚣,仿佛和他们沒有半点关系。
他们在这里,日岀又日落,一天又一天。
顺着既定的轨道,迈着踏实的步子,坚定的向前走…………。
走出小店,不知是喂饱了肚子,还是春风拂醒了心中的喜悦。
觉的,路边的花今天格外的美!
马路边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