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工大的硕士面试
去年的这个时候,还零零散散写一些日记,哦不,可以说是周记,或者说——乱记。到了今年,“日记”这回事就如冰封一般,还没能从严寒中融化苏醒,干脆就停笔不写了,但时时都有想写两笔的念想,也就是在脑海中编辑了一下内容,仅止于此。最近发现大部分时候,脑海里“编辑”过的内容,记得也不太确切了,可以说根本“提取”不出精确的细节,只存了个朦胧不清的轮廓,尤其是当时的情绪,更是无法感受了。
就说上一篇“德语学习挫败中”,写文章的时候想必是沉浸在无法言说的失败感中,现在就很难再体会当时的心酸,因为最近也经历了好几件事,心里酝酿了一个多月了,实在是不得不说,如果以后自己出传记,没有这一个月的内容,或许就索然无味了,可以说这个月过得非常的“浓缩”,必须兑上时光的白水,才能感受出各种各样的滋味。
七月整个上旬发生的事大概分为7月24日前和7月24日后,7月24日前,生活一切照旧,每周六中文学校上课,平时做什么已经没有印象了,好像大部分时间都在为7月24日的面试做准备,说到做准备,好像也不是天天在努力,细节也就不去深究了。总之是,7月24日之后的事情记得更加清晰。7月24日的面试,关系到我是否能拿到慕尼黑工大的硕士录取,从收到邀请面试的邮件起,大概两周的时间,我经历了从兴奋到鸡血——勤奋——郁闷——焦虑——失望——再勤奋——淡然的阶段,每两天好像情绪就要翻个面,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演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表现出这么丰富的情绪来,或许会是场不错的独角戏。
还记得7月24日当天的情景,计划好了提前半小时到达面试地,也就是慕工大教育学院所在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火星路”,不太起眼的一栋楼,就跟慕尼黑普通的办公楼一样,说新不新,说旧不旧,总共是五层还是六层,其中两层是DB的办公楼,其余的就是教育学院了。一周前,我还专程去踩过点,交通非常方便,旁边步行3分钟就有两家大型超市,如果等个红绿灯就是5分钟,想到下课回家还能顺路买个菜,心里暗喜,真是生活学习两不误啊。都开始计划怎么给教育学院写市场宣传语了:“位置绝佳,距离慕尼黑火车站步行10分钟,8条轻轨线贯穿其中......”
按照我的计划,11点的面试,10点半之前到是没有问题的,教育学院楼下有个小空地,在一家健身房门口,设置了几张长椅,我可以到早一点,再长椅上再看看完全没看完的资料。于是这么计划着,我就出门了,结果到了S Bahn(轻轨站)站没多久,耳朵里就飘来了广播的德语声,关键词是“10 minuten später”,以我“挫败的德语”,依稀听得是说火车要迟到10分钟,当下也没有其他办法了,拿出资料,干脆原地站着就开始看,站台上人也挺多,没人注意我。过了很久(不止10分钟),火车终于来了,我拿着资料上了火车,我喜欢坐S Bahn的一个原因是,在市中心之前的这段路,它是在室外的,一路可以看风景。还没能享受几分钟的自然光,又听到了广播的声音,大概是说从前面某一站起,火车就不开了,让我们下车换地铁。
虽然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也是很久以前了,那会儿还没有正式定居这里,只是春节过来生活了三周吧,第一次坐地铁,在地底下手机没有信号,也没带交通图,还不会德语,火车开了几站地之后突然就停了,广播里冒了一串德语,然后乘客开始下车,但是也有部分人没下车,我就是那部分没下车的。过了几分钟,又广播了一串德语,几个人又下车了,我还坐在车上等着,等到第三遍广播的时候,终于大家都下车了,我也跟着下了车,看着别人上了刚来的另一趟车,我也跟着上了车。这次也是这样,所有人都下了车,奔向U2,所幸的是,我们还在地上,手机尚有信号,赶紧查了查公交线路,坐U2没问题,一路小跑着冲向U2。
坐上U2后,看了一下时间,还是来得及的,还好自己计划到得比较早。但是忘了一件事,就是火车站是个非常大的站,有很多个站台和出口,S Bahn的出口和U Bahn是不同的,上次踩点的经验,这次就用不上了。出站后就找不到方向了,走了一条很绕的路,从桥底穿过去,只有我一个人,往来的密密麻麻的车喷出尾气熏得我感觉脸都黑了一圈。一路跑着,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刚好10点45分,还有15分钟时间准备。
深吸一口气,按了电梯往上走,到了楼上,找到了办公室,小心地敲了门,老师开了门,房间里很黑,那会儿正是连日高温,窗帘都拉得紧紧的,老师说让我去旁边的房间等等,11点的时候再过来。旁边的房间是个小餐厅+厨房,遇到了打扫卫生的大叔,亲切地跟我问好,这会儿应该已经没课了,或者这层楼只是办公室,没有学生,走廊上偶尔路过的看着都是老师,或者教授,也没有多少人。原来我以为会有其他学生,在我之前面试,或者在我之后,好像也没有,看来已经到了录取的最终阶段,其他人差不多都面试了,剩下的录取名额也不会很多了。就这么乱起八糟地想了很多事情。这个房间没有空调,也没有拉帘子,稍微还有些热,教室恐怕也没有空调吧,面试前十五分钟,我却在想一堆跟专业知识无关的东西。
终于到时间了,慢慢地再次走到老师的办公室,这次终于进了门,两位老师给我面试,一位是慕工大正式的老师了,不知道是不是教授,很年轻,另一位还是博士在读生,之前也是读的慕工大的硕士,跟我同一个专业,是我的学姐了(如果我能录取的话),两位老师都非常可爱,亲和。面试进行得很顺利,我的朋友后来在门口等我的时候,以为里面是好几个等着面试的学生在说话,说听着不断有人在笑呢。专业方面其实没问什么,老师们主要在意的还是我系统学过定量分析,也没有定量分析的研究经历(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研究经历),不过其他方面我准备得很充分,包括结束前她们临时想到一个问题“有没有看过慕工大教育学院老师的论文”,我都准备了,刚好面试的博士姐姐就是我准备的老师的学生,“video analysis”(视频分析)方向的,博士姐姐马上眼睛放光,让我说说看,我说了论文大概的内容,表示很感兴趣,不过很诚实地说了“数据分析方面,很多地方没有看懂”,强调了我很明确自己的不足,也愿意去学习,相信老师也有被我的诚实打动。等到我提问的环节,我问了一下这个硕士项目开了多久,是不是很新,之前的毕业生有过什么“feedback”,老师说,这个项目是2012年开设的,已经6年了,不算新项目了,可以说是“middle-age”(中年)了,我赶紧接着说“不不不,还是个teenager”(青少年),她们被我逗笑了,其实我心里想的是:“6岁还是个pre-school呢(学前)!”
面试后我问老师们,多久能收到面试结果,她们说大概一周后,我说要这么久啊,还要忐忑一周,其中一个老师说,可以去湖边散散心呢,我说,不行不行,太紧张了,还是等结果出来后再去玩吧,她们又笑了。跟老师道谢后,说了句“今天聊得很开心,希望不久后能再见到你们!”就离开了。接下来的事情,下一篇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