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的第一天(学习笔记)

2023-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气东升

上午八点四十分,教育行走活动准时开始。,先是活动发起人张文质老师致辞,感叹了一番疫情三年来的变化,接着是承办学校总校长洪佩珊致辞,接着就是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师大实验学校校长李玲分享《量子管理学校的实践探究》,讲得十分精彩,阐述有图有真相,还有实例,但最终对于量子学校的管理我还是一头雾水。

中场休息了十五分钟,生命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做《生命化教育30》的主报告。

这场报告持续近两个小时,座无虚席,大家都都张老师富有诗意且幽默的语言感染。他从七个大方面阐述了从教的30年,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一:任何一个人都是“无限”的勇气、抉择和信念。

叙事得开始,张老师风趣幽默地讲了《阿凡提》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要做智慧的人。提出让儿童像儿童一样的活着的观点。劝诫我们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任何微小的变革,微笑的理念都蕴含着生动、活泼的局面,富有创造力。

并举写他生命中的恩师对他生命的点醒,由起初“一半时间写诗,一半时间研究教育”到后来的“教师穷其一生都不能完成教育得使命,故要花全心力时间研究教育,业务时间写诗歌”一步步循序渐进地点化。

张老师说:独木也能成林,只要落地生根,总能盛放局部的春天。改变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做教育的人要心有纯主——这就是理念。

二:一个月叶可能就是一支队伍

张老师一再强调——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

这里他分了三个层次开进一步阐述(1)自我革命情节。

强调多读,多写。从一本书开始,改变。从而从我们身上如改善知道时代。首先,教师要对自身管理,一个好老师,他的表情、样子、语言、甚至走路的样子都要体现美感。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再无关紧要的人际关系上。人要邹自我革命的精神,这里举了“蝴蝶”效应来具体形象地解释——当你煽动翅膀时,你的影响是必然的,它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心灵的感应;不是自然生命行动,是有意识的生命行走。

(2)正通效应。

张老师顺,走正道自有贵人相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说,翻过一座山,我的朋友再前方。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遇到一起出发的人生。这里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并引用关于医生的名言名言——有时候自愈,常常去鼓励,总是去安慰。并将这句话改为:总是去鼓励,常常去安慰,有时促进。

(3)吸引力原则

这里张老师对远道而来的行走者抒了一段情。他说:有人从甘肃来,但更远的是新疆,有人从不远处来,但路上十分艰辛。并举了自己的例子。他说:你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可能在一件事情上非常重要。

这件事一定是人的事,这关乎的就是责任。

三、“四小人物”背后的命运感

他罗列出以下几点:

1.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2.为了儿童(小人物)

3.坚持做小事情

4.帮助到一部分人

5.有一些小影响

这里张老师特别表扬了童升,一个什么都能干却不会教书的老师,在邹明霞老师的点燃下,每天坚持日更2000字,并坚持连续日更了一千七百八十多天。

他的改变就是从家里添置一个书架,配孩子看一本书等微小的变革中开天辟地。并且坚持做到了期末的时候,然后班级每一个孩子都出自己的一本书。然后又举了其他老师从写小胖日记的故事。他感受我们要自己培养——研究人。作为教师,要花至少一半的精力在儿童身上。读通经典的教育、经典的理论、经典的观点,并应用黑孩子,真正成为儿童的教师——开启智慧,点化生命。

这里又举了一个例子(孩子写作方面,是写真话还是写假话),张老师说,无论是真话还是假话,其实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丢失在理解、在辨析的能力,丧失对自己的期待。人要学会探索知识、具有探索的能力。

有勇气坚持做小事情。改变自身,搞好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改变,孩子所有的关系都改善了。

张老师还说,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都可能培养更加优秀的孩子。

四、一个教师大无一所学校

这里他罗列了三个层次:

1.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的“范本效应”。

2.主动传播

影响一个是一个的“韧”精神。

3.自我裂变

自觉升阶的“飞翔者”追求。

这里张老师表扬了邹明霞老师的团队,夸她厉害,泰山脚下出名人。说她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乡村学校,戴着一批傻傻的老师做着傻傻的事情。

五、(时间关系,很快就过去了,手机没拍到。)

六、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

作为“动词”:实践、精进、创造;

作为“形容词”:五彩缤纷、枝繁叶茂;

作为“名词”:非标准化、非工具性;

回到个人、回到现场:生命在场

回到现实、回到当下: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

七、教师作为“手艺人”

不读书无以为教:读书人

以写为师:记录者、研究者、传播者

体力劳动者:活力、耐力、快乐力

八、通过“还原”与“回溯”重新理解了教育的使命

“保卫童年”命题的提出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教育真相的还原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体现的家庭伦理

“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时代意义

总结: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学在民间”的教育变革;

二.开启了教师写作与研究的范式变革;

三.回到个人本位的教师自我成长之路;

四.深入思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五.以公益心、建设力、传播力为导向,使生命化教育成为无限的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