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路---尼泊尔入境历险记(上)

8月2日凌晨,尼泊尔临近中国边境地区突发山体滑坡,导致尼泊尔通往中国樟木口岸的道路中断。当地媒体称,约上千名中国游客受到影响。---来自前方的报道。8月2日,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辆车,踏上了自驾西藏的征程。
尼泊尔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听到上面的这个消息,我们顿时都醉了。
从北京出发,经过十几天的日夜兼程,8月15日,我们到达了樟木,中尼的通商贸易边境口岸。并准备徒步穿越。
说实话,一路上风雨兼程,不分日夜的赶路,搭载的背包客讲述着徒步的艰辛与快乐,再加上蜷缩疲惫的身体,心里对将要徒步是有一丝激动和渴望的。事实证明,我们想的太乐观了。


一路西行,到达樟木已是傍晚,西藏的天黑的很晚,通常八九点,太阳才开始落山。让我们得以看清这座小城的真面目。
都说重庆是山城,我没有去过,但是到了樟木之后,我觉得如果中国有两座山城,无疑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之一。
整个小城依山而建,雨雾缭绕,酷似仙境。城中道路窄而无序,有时候错车而过,仅毫厘之宽。一切都显得那么紧凑。
从开始,雨一直下,淅淅沥沥的小雨,惹得出行的人有一丝担忧。总不如太阳来的那么明媚,心里明镜般的透亮。
问了旅馆老板,知道现在是小城的雨季,同样,也是邻国尼泊尔的潮湿之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只好祈祷,明天,拨云见日。


一觉醒来,依旧。
买了雨衣,给脚上套了塑料袋,准备出发。
干粮没有带,早饭没有吃,由于要自己背包,轻装简行,只有一瓶水,两个梨。如果老天爷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吃早饭撑到爆。
海关十点开门,我们在门口互相开玩笑,调侃,轻松地等待。大概半小时左右,手续办完,安检通过。
通过海关,异国风情扑面而来,到处都是外国摸样的尼泊尔人,好奇的看着我们这些中国勇士们。
找了一个当地人,会讲中文的小导游,问他要走多久。他看看我们 同行的伙伴,平均年龄50+,有点郁闷的摇摇头,说,我,五小时,你们,不知道。
由于我经常步行,在北京的公园经常徒步5-10公里,所以对此言并无太大的感触。只是想,只要一路坚持,就好。
结果看到路的时候,就倒吸一口凉气。






哪里有路,几乎无路可走,路都是自己找出来的。鞋子上的塑料袋是秃子头上的梳子,纯属摆设。
雨衣,也让我脱掉了。这一路的细雨绵绵,无处可躲。浑身早已湿透。何不来个痛快。
前几天返回的驴友告诉我,一路有两处塌方,结果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了四处。这个数字后来还在增加。






一段与一段塌方之间留下的车,现在成了摆渡的工具。
不过,人太多,要挤,不然不一定能上的去。都是很简易的大小货车,,没什么扶手。人们像蚂蝗一样,一层一层的互相抱着,以免摔倒。
一路换了很多辆车,有这种轮子比人高的,不互相帮助根本上不去。司机基本都是年轻小伙子,像赛车手一样,几次差点以为就那么一侧轮子离地,翻到旁边湍急的河流中,心脏基本没有回去过,一直在嗓子眼徘徊。
年轻人都很兴奋,来自大城市的孩子,一辈子不一定能遇到一次这样的天灾,年轻无畏,他们手拉手,唱着歌,欢呼雀跃。



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司机正在呜呜得开,前面村庄的人,神色慌张的往外跑,拦住我们的车。
后来得知,如果再早三十秒,我们就被山上汹涌的泥石流带走了,底下就是湍急的河水,我们最终的后果只能是失踪。
刚才还欢呼的小童鞋们,也噤若寒蝉。
这一点,直到回到北京家中,才敢和家人提及,说的时候也是腿肚子发软,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