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9 什么样的知识是值得学习的
今天聊一聊《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整本书围绕“什么样的知识是值得学习的?”展开。这个问题其实身处在初中、高中的孩子们都有很大的困惑。因为估计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学习二次方程究竟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对于阅读、算术这样的基本生存技能,和一个人在工作以后因为职业需要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这两块知识,不存在异议,每个人都值得或者说必须学习。但是在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里,有些知识侧重性确实偏大了些,而与生活有关的软知识却忽略了。 比如,一个学生可能是个解二次方程的高手,却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些“80%的人一用就灵,是中国人就转”的文章。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塑造 “业余的专家”,他们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即使不是数据分析大师,但也能运用平均数、标准差这些基础概念,对一些统计数据进行评判。
而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其评判标准是:与学习者的生活和未来有关并有用的知识,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从行动指导意义上来讲可分为两个标准:
001 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全局性的理解。
比如,有个人居然认为中学时学到的欧姆定律是自己学过的最值得学习的知识。因为他通过这个定律看出了某种普遍的规律。欧姆定律讲的是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这个人意识到这个关系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大致成立,比如气流量等于气压除以导管的阻力。他用这个原理自己改造了家里的通风系统。这个关系甚至可以应用在社会领域,比如贪污等于权力除以社会和法律的约束力。
002 开放问题。
我们都知道提问对学习很重要,但现在课堂上大多数的提问,只是为了检验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某项被灌输的知识,而不是为了激发学习者去主动寻找答案。让学习者负责提问,将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学习者,能提出好问题本身就是检验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标志。
教育学者从这两个切入点重新架构教育体系委实会遇到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培养老师学会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平衡学习者自己认为的需求和教育者认为他们有的需求?…… 作为我们这群正在不断探索学习的伙伴们来说,也许这是一个契机。虽然现在市面上教授知识的渠道很多,但真正引导学员达到全局性理解的课程还是不多的。学校机构要想实现这方面的变革也需要很长时间。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自我教育和对家人、下一代教育的责任,何不一起去大胆尝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