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之力
在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极其微小的生物个体,它们所拥有的力量也很微薄。但是不要小看那些微薄之力,在关键的时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或者是聚集众多的微小力量就能形成巨大的能量。比如说两只蚂蚁打架,相对于其它生物来说,蚂蚁太小了,使再大的劲能有多大,但是蚂蚁之间微小的差距就能让其中一只胜出,另外一只被歼灭。如果一大群蚂蚁要攻击别的昆虫、动物,即使对手的个头很大,也可能被蚁群击败。所以说力量大小,只是相对的。大力士的力气再大也不能挑千斤担,穿山甲的力气再小也能挖土凿山。
人和人之间差别大吗?那得站在什么角度看。论智商差别并不大,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有人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时代,谱写了历史的篇章。但大部分的人普普通通,在柴米油盐日常琐碎里默默地为社会贡献微薄之力。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否做出努力,改变现状?即使不能达到那些大人物的丰功伟绩,是否可以做得比身边的人更好一些?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一些呢?志气再大一点地考虑,那些卓越的伟人在没取得辉煌成就前是什么状态?他们能预测到自己将要改变历史吗?应该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先见之明吧。所以,普通人也要有大梦想,也能有大作为。
《三字经》里说“性相近,习相远”,是说人的纯真本性,会因为后天习染积久而转变。《论语·阳货》里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只有智慧打开最多的智者和智慧封闭最深的愚者,他们的心性不会受外在环境的污染和教化而改变。人的能力与习性类似,上等聪明的人极少,非常愚蠢的人也不多,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这就意味着中间这个群体具有庞大的数量基础,个人的能力高出一小点就会超出很大的人数规模。最具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分数,那些大省市的考生分数每高出一分就能超过上千人,那放在全国排名更是可观。虽然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太多可以像高考分数线那样有具体量化的指标进行对比,但也有普遍的同类比较。比如说与人谈话有争议起争执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大动干戈。有的人则会搁置争议,退一步海阔天空嘛;再比如遇到他人紧急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的人可能选择漠视不管,生怕自己惹上麻烦。而有的人则会上前进一步询问情况,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做好人好事也能分出能力大小吗?是的,有恻隐之心,帮助他人,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在社会面上群体能力的体现。试想一下,整个社会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应对各种困难挑战,那是怎样一种气象?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这么做。无论是地震灾害,还是疫情期间,每当面临大困难、重灾难的时候,我们团结互助,共度时艰。如果这种凝聚力再进一步提升,那人类的力量会更强大,文明的发展会更强劲。
无论是在我们身边的小范围里个体之间,还是在整个社会的大集体里的群体层面,都不能小看微薄之力。作为个体要努力上进,力争上游,用自己的微弱之光点亮前进道路上的黑暗。当无数个微光汇聚在一起,那黑夜也将成为白昼,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更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