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技术知识

Android 官方项目是怎么做模块化的?

2022-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搬砖小老弟

作者:RethinkAndroid
转载地址:https://juejin.cn/post/7128069998978793509

概述

模块化是将单一模块代码结构拆分为高内聚内耦合的多模块的一种编码实践。

模块化的好处

模块化有以下好处:

模块化的误区

模块化也可能会被滥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模块化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单一的模块化方案,可以确保其对所有项目都适用。但是,可以遵循一般准则,可以尽可能的享受其好处并规避其缺点。

这里提到的模块,是指 Android 项目中的 module,通常会包含 Gradle 构建脚本、源代码、资源等,模块可以独立构建和测试。如下:

一般来说,模块内的代码应该争取做到低耦合、高内聚。

Now in Android 项目中的模块类型

注:模块依赖图(如下)可以在模块化初期用于可视化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Now in Android 项目中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模块:

项目中的主要模块

基于以上模块化方案,Now in Android 应用程序包含以下模块:

模块名 职责 关键类及核心示例
app 将应用程序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起。这包括 UI 脚手架和导航。 NiaApp, MainActivity 应用级控制导航通过 NiaNavHost, NiaTopLevelNavigation
feature-1, feature-2 ... 与特定功能或用户相关的功能。通常包含从其他模块读取数据的 UI 组件和 ViewModel。如:feature-author在 AuthorScreen 上显示有关作者的信息。feature-foryou它在“For You” tab 页显示用户的新闻提要和首次运行期间的入职。 AuthorScreen AuthorViewModel
core-data 保存多个特性模块中的数据。 TopicsRepository AuthorsRepository
core-ui 不同功能使用的 UI 组件、可组合项和资源,例如图标。 NiaIcons NewsResourceCardExpanded
core-common 模块之间共享的公共类。 NiaDispatchers Result
core-network 发出网络请求并处理对应的结果。 RetrofitNiANetworkApi
core-testing 测试依赖项、存储库和实用程序类。 NiaTestRunner TestDispatcherRule
core-datastore 使用 DataStore 存储持久数据。 NiaPreferences UserPreferencesSerializer
core-database 使用 Room 的本地数据库存储。 NiADatabase DatabaseMigrations Dao classes
core-model 整个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模型类。 Author Episode NewsResource
core-navigation 导航依赖项和共享导航类。 NiaNavigationDestination

Now in Android 的模块化

Now in Android 项目中的模块化方案是在综合考虑项目的 Roadmap、即将开展的工作和新功能的情况下定义的。Now in Android 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接近生产环境的大型 App 的模块化方案,并且要让方案看起来并没有过度模块化,希望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这种方法与 Android 社区进行了讨论,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了改进。这里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归根结底,模块化 App 有很多方法和方法,没有唯一的灵丹妙药。这就需要在模块化之前考虑清楚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对后续工作的影响,这些特定的情况会决定模块化的具体方案。可以绘制出模块依赖关系图,以便帮助更好地分析和规划。

这个项目就是一个示例,并不是一个需要固守不可改变固定结构,相反而是可以根据需求就行变化的。根据 Now in Android 这是我们发现最适合我们项目的一般准则,并提供了一个示例,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扩展和构建。如果您的数据层很小,则可以将其保存在单个模块中。但是一旦存储库和数据源的数量开始增长,可能值得考虑将它们拆分为单独的模块。

最后,官方对其他方式的模块化方案也是持开发态度,有更好的方案及建议也可以反馈出来。

总结

以上内容是根据 Modularization learning journey 翻译整理而得。整体上是提供了一个示例,对一些初学者有一个可以参考学习的工程,对社区中模块化开发起到的积极的作用。说实话,这部分技术在国内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了。

下面讲一个我个人对这个模块化方案的理解,以下是个人观点,请批判性看待。

首先是好的点提供了通用的 Gradle 配置,简化了各个模块的配置步骤,各种方式预计会在之后的一些项目中流行开来。

不足的点就是没有明确模块化的整体策略,是应采取按照功能还是按照特性分,类似讨论还有我们平时的类文件是按照功能来分还是特性来分,如下是按照特性区分:

# DO,建议方式
- Project
 - feature1
  - ui
  - domain
  - data
 - feature2
  - ui
  - domain
  - data
  - feature3

按照功能区分的方式大致如下:

# DO NOT,不建议方式
- Project
 - ui
  - feature1
  - feature2
  - feature3
 - domain
  - feature1
  - feature2
  - feature3
  - data

我个人是倾向去按照特性的方式区分,而示例中看上去是偏后者,或者是一个混合体,比如有的模块是添加 feature 前缀的,但是 core-model 模块又是在统一的一个模块中集中管理。个人建议的方式应该是将各个模块中各自使用的模型放到自己的模块中,否则项目在后续进行组件化时将会遇到频繁发版的问题。当然,这种方式在模块化的阶段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模块化之后就是组件化,组件化之后就是壳工程,每个技术阶段对应到团队发展的阶段,有机会的话后面可以展开聊聊。

针对模块化这块技术领域,整理了一份《Android 架构笔记》文档,里面不仅包含了模块化,还有组件化、插件化、热修复、设计模式等等架构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正好有在研究架构方面的朋友可以参考学习一下,直接 点击这里查看获取方式传送门直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