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画笔
在我有记忆以来,好像就很喜欢画画。
小时候喜欢听奶奶讲梁祝的故事,喜欢看《聊斋》的婴宁,喜欢追黄梅戏,喜欢看《鬼故事》杂志里各种仕女的插图,然后照着描绘。
耳边仿佛自有故事在流传吟唱,四五岁的我,往往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坐着不动,直到暮色沉沉。
连带的,跟我玩的三两个小女孩都喜欢上画仕女图,那时候经常交换,不过,我画的最好,我经常因此而欢喜。
这个习惯持续到初中毕业升学,真正开始学习正统的素描,水彩,水粉和速写的时候,反而兴致下降,一来,磨练技艺确实枯燥,二来,比我优秀的实在太多,信心受到打击,虚荣不起来,于是,逐渐放下画笔,多年不再碰触。
只是看到他人的画,总觉得心里有什么,很痒痒的,在撩着我。
陆陆续续买了一些彩铅,一些简笔画,一些绘多肉的书,也常去看画展,朋友也会送我一些画家的藏本,只是一直不再画画。
直到前几天看到一副仕女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407/131c9b5f23cddf2b.jpg)
实在忍不住了,尝试自己画。
然后发现,原来我学画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不会画人物,却原来可以画得这般传神,让人觉得这就是他的。
而我的内心,也冲破樊篱,画画原来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难,是我过于在意其中的得失,也过于计较在他人眼里的印象了。
而很有意思的是,我还发现,自己原来喜欢的是工笔画,那细致勾勒的线条仿佛有种灵性,让我觉得充满飘逸之感,年初时心血来潮练起小楷,却发现对笔触有了更多的感觉,当我画起轮廓,竟然有种得心应手之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0407/6515eca118eac33d.jpg)
而我画起西式的风景时,粗犷的笔触让我觉得不舒服,彩铅也是,完全没有画工笔画时那种身心愉悦的沉浸式体验。很有意思,同样是画,却给我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触,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这不能不说是巧合,两个发现让我很惊喜,第一,原来我在自己喜欢的风格上,是有很深的热情去学习的。第二,练小楷的收获居然还给我带来对工笔画的掌握更进一步。
那些曾经学的无用之用,又有多少依然存在身体里,等待被发掘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