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晴天花生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是余华的经典短篇,前者颠覆了我们对于故事中司机和哄抢货物的村民关系的认知,体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然而,因为丑恶的存在,美好才更显得珍贵;《鲜血梅花》中的余华想要表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微妙的,背负血海深仇的复仇者在江湖之中,为了寻找青云道长与白雨潇而进行了漫长的漂泊,我不知道阮海阔是否在那样的清醒之中渐渐沉睡,但是许是文字的力量,让我体会到了他的行走是多么虚幻,因为他曾经彷徨在十字路口,然而走过它后却又恍惚无比,多年后他若想起那样的一幕幕,他是否会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我不知道,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否也常常浮现眼前?人生如梦,然而当阮海阔听说杀父仇人已经死去,他的脑海中的记忆就会活泼起来,一切又开始恢复了它们的真实。

我想正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让余华开始了写作,他有时描写人性,有时倾诉情感。《在细雨中呼喊》就是如此,人的情感并不完全被自己控制,年龄也会造成影响,孙光林离开南门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被送人了,而是认为自己在进行一次有趣的游玩。我想,他在孙荡的童年也许比在南门有趣,在南门有太多的丑陋,哥哥的强权,村人的偏见和父亲的凶暴,在孙荡有种丑陋,孙光林的伙伴国庆的父亲抛下他自己结婚去了,然而这些丑陋是不一样的,孙光林看到丑陋在对自己的伙伴造成伤害时,给予的是怜悯和对伙伴的支持,然而在几乎所有人都在淡忘自己的南门,孙光林对丑陋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作品中对人性的刻画往往掺杂着孙光林不由自主的评价和主观的情绪,这使得孙光林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站立在书中。这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过去的作品,里面的人物仍然需要填充。

《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在我看来有一些跳转,孙光林几乎没有按照自己的成长顺序记事,但是他的文字让人觉得舒适,他用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由于比较准确地表达,使得这些文字并没有像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那样朴素而自然,因为,那些文字是在写作时使用的手段。余华后来的风格对这一点进行了弥补,用自然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情绪,比如《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余华的一些短篇,如《往事与刑罚》,我看不懂,在网上经人指点,才略明白。我最爱他的《许三观卖血记》,我认为这是他的巅峰,《往事与刑罚》告诫人们不能一直停留于过去,而要选择原谅自己,与自己调解;《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那个依靠卖血数次渡过难关的坚强的男人在衰老后因为不能卖血,骂那个年轻的血头是“屌毛”,然而他毕竟老了,曾经卖血的情形已经难返,年轻与衰老的一代应该有一种调解,这是我理解的余华所说的“这是一本关于平等的书”,余华的笔力有了发展,既能读懂又有趣,而且深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