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
※【山水亭词话杂记】
野有蔓草
南吕,中秋之圆月,阳气之入藏也。西风习习,秋雨淅淅,温经史子集之日耳。溯夷则,月余集部宋人词话之中;此番景色,映南吕律,恰以秋殇,逢仲秋落叶,感伤悲吕乐,配以词话,聆宋人制词之言。邂逅郑风,路遇蔓草,诗颂之美,联想于词,涂鸦以记。
黼黻之美哉,滥觞杼轴,文字之采兮,发轫诗书。风颂雅浩,骚歌文赋,乐府民歌,诗词曲戏,百草之园、百花之庭,文之婉,悠悠之久乎!天之穹庐之下,彧彧然之;广袤神州之内,璨璨耀之。南吕之间,弃诸子,寻词话之源。幼未及蒙,后与之遇。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诗经离骚,汉赋策文,吟志之诗,离殇之骚,涛涌之赋,策励之文,喜悦乐府,怡情之曲,惟独雅致婉约之词,令人敬畏;词亦乃窃涉文之尾哉。律吕之声,丝竹之伴,喜文无乐者,时常制之而变为诗之长短句,犹握铜板而高歌,而非执红牙轻唱;无律之感,则失词本律吕协妥,绕梁三日之美。词乃乐与文协之典范,虽诗曲亦律,然与乐恰,盖冠莫属词。宋人制词,且战战兢兢;可今人填词,方骚摆摇头,辜负词之本意矣。故沈伯时论词四法,今乃当道词界;虽词之吕已失,然词律仍在,之箴言然仍为制词之宗。
诗可信口胡诌,曲则张嘴哼唱,文则不恭庄韩,唯词生敬畏,独不敢造次。因无律不协,断成长短之句;因用词不雅,俗成缠令小调;因用词之露,尽失婉约之美;因发意高亢,狂狷高而不落;皆推挤成诗曲,而非诗之余也。词之尊,之雅,之婉,国文之琬琰哉。今阅之郑风之“野有蔓草”,文之野,词似蔓草,独有一份雅韵,别具一番风情。此番心境,盖若其歌:“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其婉之倩,喻词之意,宛如余之心许词境耳。字娟文采,玉露瀼漙,有词一美,伫立文峰,婉若清扬,胜也,勝也,盛矣!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南吕江南之色,莼鲈秋枫之思,念回八百春秋之旧日哉。浩浩荡荡西风,涟涟漪漪追忆,应是红落绿瘦,一曲“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之意,尽化词重,了余心境。蔓草,不可除也,当春必萌;即使潇潇,亦怎奈何词哉?!
乙亥南吕廿三夜
备注
1、南吕,古律十二律第十律,属阴律吕律第五位。十二律与十二月配,南吕也是阴历八月。夷则,十二律第九律,属阳律第五位;农历七月。
律吕,乐律统称,这里指词的词谱与乐谱。宋词有乐谱、词谱。律,词律词谱,吕,音乐,乐谱。今之词,词牌律谱存,而乐谱湮失。
2、十二律,《国语 周语》“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单数律称律,双数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对应阴历十二个月。
3、红牙、铜板,宋之器乐,唱词之常用。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倒。”后人评苏东波词,常以铜板以喻之。
4、文中词句,皆张玉田词《鹧鸪天》、《绮罗香·红叶》。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