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游戏上瘾娃,当家长的该出啥招

2019-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期修古_ad13

    “老师,我孩子半夜起来偷偷拿手机玩游戏怎么办?”“老师,我不给孩子玩游戏,孩子就以跳楼相威胁,我该怎么办?”“老师,孩子放假躲在房间玩游戏,一天只吃一顿饭,我好焦虑,真想把他房间的门拆了。”……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吐槽孩子痴迷网络游戏,自己很着急却又束手无策。笔者在这里分享两位家长的做法,仅供参考。

    李妈妈是个事业上的女强人,办起事来风风火火,可唯一的儿子痴迷游戏确实让她很上火。她于是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课堂,当听老师说到“每个人都有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心理”时,她灵机一动:孩子打游戏是因为从中找到了虚幻的快乐,如果能把打游戏和痛苦联系起来,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痴迷了。她决定让孩子吃吃打游戏的苦。

    回家后,妈妈借机和孩子聊到了玩游戏的事,她说:“虽然你很爱玩游戏,但我敢打赌,你肯定不能不睡觉连玩三天游戏。”孩子不服气,说自己行。于是,试验开始了。第一天白天,孩子玩得很开心。可到了晚上他就受不了了,他说:“妈妈,我能不能不玩了”。妈妈说,不行,男子汉大丈夫打了赌,不能随便说放弃。于是孩子硬着头皮继续玩,可显然已不在状态。第二天晚上,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宣告放弃,然后美美地睡去了。从那以后,孩子对游戏有了心理阴影。

    张妈妈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二年级,可还是十分痴迷游戏。为了不让孩子上网吧玩游戏,张妈妈甚至把他的身份证收了起来。家庭教育指导师经过了解得知,从小到大,张妈妈习惯于为孩子设计好一切,例如:孩子名下有一套自己的房产,目前上学每月生活费3000元。老师说,正是有了这些倚仗,孩子的责任感完全没有建立。家长现在其实要跟孩子划清关系,让他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未来负责。还有,一个成年孩子的身份证,妈妈收过来是不妥的。

    老师随后进行了角色扮演,让张妈妈扮演玩了36个小时游戏后回家的孩子,另外一位家长扮演家长。家长以惯用的指责和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这个孩子,扮演孩子的张妈妈说感觉好烦,而且说这些并不能阻止自己继续玩游戏。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换了正面管教的沟通方式,她说:“孩子,你36个小时没有回来,妈妈很担心,如果你下次能提前打个电话和我说下,我想我会好一点的。”听到这里,扮演孩子的张妈妈说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心里会有一些内疚,也许下次不会玩那么长时间。

    有孩子说,如果有人陪、有人爱,谁愿意和冰冷的手机、电脑待在一起呢?不能说家长不爱孩子,但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教育孩子,也许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家长们都能get到要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