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阅读法》有感
看书缘起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买书,也一直在看书,但是近半年多来,看了一些书,也听了一些书,却没能在脑海里留下太深的影响,更没能运用到生活或工作中。而前两天,刚好在简书上看到了多篇介绍《洋葱阅读法》这本书,因此,在Kindle上买了电子书。
阅读时间
周六不到两小时,周日半天。阅读过程中确实想一气呵成,一口气读完,阅读无障碍,有强烈兴趣想读。
简单拆书
这本书是彭小六按照自己的阅读经历总结出的一本教阅读的书籍,在书籍结构上,采用了比较轻松的编排和构思,少了刻板,书籍里的很多方法便于实践,书中还介绍了很多辅助阅读的工具。全书分为七章,介绍了四种阅读形式,分别是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每一种阅读方式对应这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论。四种阅读法外还介绍了一种做笔记的方法,叫卡片笔记法。最后一章介绍了阅读与变现。
四种阅读方法(以下内容全部源于书籍):
碎片阅读,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衔接(关联到自己的经验)和融合(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主要借助云笔记来完成。
快速阅读,提问(明确要读什么,5分钟)——预习(关注关键词、关键章节,15分钟)——扫读(标记重点,10分钟)——切重点(RIA、折页、九宫格,45分钟)——复习(印象笔记,30分钟)。更多是对书进行主题阅读,从最开始书单创建之前简历一个简单的认知,到建立书单、快速阅读、扫读、建立框架,到最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标记、收集、整理、输出、应用。
主题阅读,我们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也就是用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方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三个步骤,“练兵场”即寻找练习、探索背后的底层规律、多场景的应用。深度阅读的内核在于理解。
有感书摘
1.如果想真正地读一本书,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阅读动机并发现兴趣点。
2.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
3.碎片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 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
4.我们总结一下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5.他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6.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从“知道”到“会用”这个过程,需要以“复习”这一步来结束。
7.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
8.曾经读了一本叫作《全新思维》的书,里面提到的6种能力,第一是要有意义感,也就是说要保持探索人类终级幸福的愿望,要一直寻找自己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第二是要保持娱乐感,要拥有快乐的竞争力,要主动寻找快乐,就像洋葱阅读一样,不能老是讲干货,也要有好玩儿和有趣的东西;第三要有共情力,要与别人产生共鸣,不能老是自顾自地叙述,要跟大家互动,要了解大家的感受;第四是故事力,也就是要做生活的策划者,要设计你自己的人生,要游戏化自己的人生,不能循规蹈矩;第五是要有设计感,要做生活的策划师,要设计生活、设计旅行、设计一切;第六是交响力,也就是要发现系统和整合之美,要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9.其实在甄别是否需要深度阅读的对象时,我们针对的并不是某一本书,而是针对“概念”。理解某个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它让我们感觉到困惑或喜悦、感觉到“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10.国内关于深度阅读也有很多案例,如许知远的《单读》、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还有高晓松的《晓说》……
11.“悠贝亲子图书馆”是国内只针对“宝妈”这类人群的读书会。
工具和书籍
工具类包括印象笔记(用于收集整理文章和素材)、萝卜书摘(用于将照片转化为文字)、花瓣(收集别人的读书笔记)、全能扫描王(图片转化为文字)、甘特图;
书籍类包括多次提到的古典的《跃迁》、《系统之美》,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学习的本质》、《全新思维》、《习惯的力量》、《穷查理宝典》。
阅读延伸
《这样读书就够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谈几点感受
一是提到读书一定要基于兴趣,最好能通过看书达到“心流”状态,即忘却时间的流逝。
二是概念,很多知识就是由概念组成的,一篇文章可能就是由几个概念构成的。由此引申的感受是平时那些复杂的知识,也许把它们分解为简单的概念,再去学习和理解,也许会容易很多。
三是系统性,最直观的是碎片阅读和快速阅读,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最好建立体系化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不然,读得再多,也是杂乱无章,无处安放,并且记忆浅薄的。
四是一定要输出,输出是加工的过程,只有输出了,才可能形成自己的东西,否则,永远只是停留在看过,永远是作者的东西。这就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的目的。
1月6日晚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