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之《道德经》篇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

品味《道德经》之六十一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60人  刘法欣
品味《道德经》之六十一

品味《道德经》之六十一

【原文】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交 ,天 下 之 牝  。牝 常 以 静 胜 牡 , 以 静 为 下 。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 则 取 小 邦 ﹔小 邦 以 下 大 邦 , 则 取 大 邦 。故 或 下 以 取 , 或 下 而 取 。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 ,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 。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 大 者 宜 为 下 。

【大意解读】

大 邦 者 下 流,天 下 之 交,天 下 之 牝 。牝 常 以 静 胜 牡 ,以 静 为 下 。

        真正的大国,应该像处在溪流江河下游的大海,能够汇集容纳天下万事万物,能够母仪天下万事万物。母性的特点总是用柔静胜过雄性的刚强,用柔静示现谦下品格。

故 大 邦 以 下 小 邦, 则 取 小 邦 ﹔小 邦 以 下 大 邦 , 则 取 大 邦 。或 下 以 取 , 或 下 而 取 。

        所以,大国用谦下的胸怀对待小国,就会获取小国的依附;小国用谦下的胸怀对待大国,就会获取大国的接纳。所以,或者用谦下去接纳,或者因谦下被接纳。

大 邦 不 过 欲 兼 畜 人,小 邦 不 过 欲 入 事 人 ,夫 两 者 各 得 所 欲 。

大 者 宜 为 下 。

        大国不外乎想兼并过来蓄养小国的人,小国不外乎想融入进去侍奉大国的人,或者说融入进去与大国的人共同处事,如此,两者就会各自实现各自的愿望。

        大国适合保持谦下。

【读后略议】

        如果以“上”为天,天的特点就是能包容;如果以“下”为地,地的特点则是能承载。

        站在天的角度,是能包容万事万物,站在地的角度,就是能承载万事万物。

        而站在万事万物的角度,则是在没有妨碍的空间里自由自在生生不息。

        天地包容、承载万事万物的空间,无疑都是大道静柔无为的德行流露。

        老子在这里要表达的东西,应该就是这个了。

        做人做事,合道就好。

        天地万物,包容与被包容、承载与被承载,不为而为,为而不为,各尽本分,和谐共处,几与道合。

品味《道德经》之六十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