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写作》忘忧社谈写作

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5人  易客志

经常有人问起刘润:“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

刘润说:“我写作24年,从最初的5块稿费到现在写出超过33万人订阅的《5分钟商学院》,总收入超过6000万的知识产品,从5块到6000万,这都是持续写作带给我的价值,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投资。

经过24年的写作沉淀,刘润把他写作多年的写作经验总结磨炼出3句话,在此分享给每一个像我一样衷心想要写作的可爱的人:

用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征服读者;

用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写服读者;

用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服务读者。



01 写作是最好的投资

刘润介绍他自己说,从1994年,就开始写作,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刊登在《中学生报》上,并因此得到了一笔巨款稿费,5块钱,而那时,他还在上高中。

后来,读大学期间,写了一本诗集,叫《了无痕》,刘润调侃,自己是一个忧愁的文艺青年,所以想用这本诗集来感慨逝去的时光和变化的人生。

刘润在微软工作时,曾写下一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10W+的文章,《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这篇文章是2006年写的,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平台和公众号转载这篇文章。

从这个方面来看,有价值的作品,是不会因为时间而逝去它本身的价值的,相反,时间才是验证它价值的最好尺度。

后来,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得到《5分钟商学院》2季结课,超过33万人订阅,总收入超过6000万,刘润说,这都是持续写作带给他的价值,他认为:

写作是最好的投资。

也许有人会说:给我24年,我也一定能写出他这个样子,别说,这还真不一定。时间不是决定成就的唯一因素,在《刻意练习》中,安德森艾利克斯也指出,1万小时法则并不是决定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

正如,那些开出租车司机的人,他们的车龄有的不止24年,可他们还是没有拥有像赛车手一样的车技。写作亦是如此。

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写作的逻辑和方法。

如果你还只是傻傻的在写,以为写得时间再长一点就能写好,那就继续往下读。

02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

所谓逻辑势能,本质上是要写作者照顾好读者的阅读体验,而体验除了我们常说的文章排版,更重要的是行文逻辑。

Spenser在他的《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中说,一篇文章的文采,是很难短时间内到达文学大师的程度的,但逻辑可以,你的文章文采可以不怎样,逻辑OK就行,但如果逻辑混乱,一定没有读者愿意买单。

为什么逻辑如此重要呢?

试想一下,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读者有可能是这种情况阅读这篇文章的:

你可能正在下班的地铁上,拖着疲惫但不服输的身躯,希望用碎片化的时间继续学习;

于是你在微信的信息流里,看到了这篇文章,你也是写作爱好者,你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上海早上下雨,地铁故障,2号线堵得水泄不通,上班迟到,晚上只能加班……

你也可能和他们一样,此时还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挑灯夜战,正伸着懒腰去茶水间倒个茶,带个手机,一边走路,一边在翻着刘润的这篇文章;

你也可能是坐在沙发上,电视机发出广告的背景音,享受能有一刻阅读的闲暇,摆脱不安烦躁,掌控自己的生活……;

屏读时代,如果一两个屏没有吸引读者,那注意力自然被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吸走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说行文逻辑如此重要。那如何增强逻辑,以及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呢?

刘润用了一篇文章作为案例给了我们答案。 详情阅读刘润的《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我只总结出这三句话》。

第一步,导入场景

把读者请进你的文字空间,导入他们的身份和情绪。

比如你很孝顺,想给父母钱,给了 1 万块可是他们却怎么也舍不得花,怎么办?

第二步,打破世俗观念

读者会想我要怎样说服父母,要如何教育他们,会耐心和他们解释,可是发现这完全没用。

这是大家常见的做法,可是父母还是不听你的,没有用啊,怎么办?

你可以帮助读者问出他们想要问的问题,对啊,这怎么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拖住读者的思绪,引导着他们阅读和思考。

读者会有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哎呦,这太舒服了,我刚要往下掉时就有人接住了我,好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第三步,解释原因

父母不愿意花钱,是因为这一万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是一个整钱的心理账户,是舍不得花的,应该存起来,以后儿子结婚娶媳妇能用,买房还首付时能用,这些钱是要来做大事的。

所以,怎么办?

第四步,给出建议

应该给父母零钱,钱一点一点的给,今天帮他们去买个小东西,明天帮忙把水电费关联到自己的信用卡上等等。

一年下来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有1万块了,但是他们就感觉不到。

因为这些钱是小钱,是在你妈妈爸爸的零钱的心理账户里面,那么花起来就没有压力。

第五步,总结升华

写完这些,最后再来个提高升华,你明白了这是心理账户的知识点,明白钱是分门别类存储的,要在每一个正确的心理账户来花钱,你才能够有效的去影响别人。

你会觉得,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知道了一个场景,解决了一个问题,还能明白一个概念,学习一个知识。

这篇文章,真有收获。

这就是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每一段话,每一句字词,都是引导读者的思想,让读者顺着这个逻辑往下读,毫无卡顿。

通篇读完,一个字,爽。因为,我们已经把读者思考的内容帮他表达出来了,所以,只会觉得这篇文章过瘾。

03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

所谓观点聚焦,总结两个词:深度和广度。刘润说,要打透,要醍醐灌顶。

先说广度,同一个问题,别人能看到一点,你能看到3点,别人能看到3点,你能看到5点,这就是广度。

再说深度,同一个问题,别人能看到3点,你能看到3点之间的联系,别人能看到3点之间的联系,你能看到这3点与另外一件事的三点联系,这就是深度。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文章,总感叹这篇文章说的真有道理,一下就说到点子上了,往往都是写作者在广度和深度上用足了功夫。

比如,李叫兽曾写过一篇爆款文章《X型与Y型文案的区别》,为了区别X型文案和Y文案,举了3个例子来一步一步的论证观点。

首先,李叫兽强调他认为X型文案做的是“文字的设计”,追求华丽,考虑的是如何让文字本身更加华丽、更加对仗工整,而从来不考虑在用户的感受中,什么样的表达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而Y型文案做的就是“用户感受的设计”,而不是“创造这些感受的文字的设计”,他们并不是针对文字本身发挥创意,而是考虑:什么样的表达更加容易被用户感受和理解?

第一例子是,有一个心理学家正要去吃饭,然后看到一个乞丐在讨饭,文案是这样写的:

无家可归,帮帮我吧。

然后心理学家顺手帮他把文案改了改,结果2个小时内收获了60美元。改后的文案是这样的:你要是饿了,你会怎么办?

前一个文案是乞讨者自身的感受,与路人没有什么关系,后一个文案,则是从用户的感受出发,饿了自然要去吃饭,这个文案瞬间就能影响别人。

再比如,小米体重秤为了体现“体重秤的精准”,采用了这个文案:喝杯水可感知的精准。

最后列举了乔布斯的经典文案,乔布斯给第一个iPod设计的文案是:将1000首歌装进口袋。

看完3个例子后,哇,果真是这样,原来如此。

这就是醍醐灌顶的感觉。

刘润在他的这篇文章中,用诚信来说明了这个观点,也相当的醍醐灌顶,详情可以去阅读感受一下。

04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

写作的最后一个武器是,用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

我们知道,游标卡尺是用来测量精密仪器的,因为它的刻度单位很小,用在写作中,即是要求写作的每一个词都要足够准确。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海明威说:每一篇文章的初稿都是屎。连海明威这样的大师都说自己的初稿是屎,所以,对于我们,初写出来的文章更是好好修改。

刘润介绍他自己的文章是怎样形成的,首先是从2万字的文稿中,修改到两三千的字数,然后再逐字逐句的修改成1800字左右,最后在录制成音频,刚好5分钟。

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培训讲师都愿意将自己写课说成打磨课程,一个磨字,就代表,反复的写,反复的改,直到最终交付给用户手中。

游标卡尺式的用词第二个特点,是准。

举个例子,古代有一位诗人贾岛,参加科举考试,有一天在驴背上想到了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要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定下来,后来遇见了韩愈,韩愈正在出巡,知晓了这事后,思考了一会说:“用敲字好”。现在的“推敲”一词,就是从这个典故演化而来的。

再比如,古代给人看病,就只有一个方法——望闻问切。现在你去医院看病,科室多到你想挂哪种号都不知道。这就是准确。

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打磨,尽力做到用词精准。这就是游标卡尺式的拿捏。

05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总结一下:

用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征服读者;

用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写服读者;

用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服务读者。

吸引读者读下去的永远都是行文逻辑,文采不行,逻辑来筹。

论证的观点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反复的打磨,修改,尽量做到用词精准。

最后,祝你写作愉快。

END


参阅文章:

刘润公众号:《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我只总结出这三句话》。

李叫兽公众号:《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李叫兽·顶尖文案5周年分享演讲】》

参阅书籍: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作者,spenser

如何高效学习? - 简书

工作中80%的能力问题,实质是态度问题 - 简书

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 - 简书

写作,如何坚持下去? - 简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