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亲是熟悉的“陌生人”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志伟聊价投

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当时的皖南地带流行外出打工风潮,每家每户都会有人外出去上海打工赚钱的。

所以,我们家也不例外,在我3岁时,我妈就外出务工了(包括我爸)!!!

孩时的自己.png

作为留守儿童,我的童年又是如何成长和度过的。

我从记事起,就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生长在皖南普通的乡村里。没有太多的精彩,平淡无奇,另一个层面来说,我是从小就不爱“搞事情”的人,曾经村里的人说我像个女孩子,不出来玩,也不出来闹,安静的缺少乐趣。唯一自己的乐趣就是看看史书,打打算盘,练练书法,仅此而已。

而这样的性格养成,与我的爷爷有很大的关系,爷爷小时候家里是皖南繁昌地带的地主家庭,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私塾等儒家文化的教育,导致爷爷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让人钦佩和仰慕,小时候可以说是自己心中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一家的支柱。在我成人前的每个阶段,都接受着爷爷对我的精神教育,无外乎如何做人做事,安身自处,也就奠定了我的性格养成和精神寄托,而这都与母亲无关,因为缺失的陪伴。

母亲的骄傲.png

成人前,母亲充当的角色又是什么

上面也谈到,多年的外出务工和沟通的缺失,让我对母亲这样的存在,并不觉得那么重要,不是不缺她的爱,而是在我人生每个重要的阶段,没有她的印记。而有趣的是因为她做的是家政月嫂等工作,陪伴的是别人家的小孩,一般被我妈带过的孩纸都很难脱离开我妈,在我不懂事的年龄我也一度怀疑我妈是不爱我的。

那么母亲能做的是什么,就是每年定期打钱回家,作为我的学习生活开销来源,以及每年过年,回家团圆一次。这导致我与母亲严重缺失那种母子间的亲情感,不善言辞的她也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她的角色被不懂事的我冰冷的定义为了“取款机”的角色。

成人后,母亲的愧疚和支持,让我学会感恩

成人礼的界限准确说,应该是在高中结束的那个阶段,在那段时间里,我因为压力和缺少沟通的原因没有考好,没有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而那时很多人是有父母一直陪伴的,简称陪读,而这些我觉得本应该都是我自己的事情,从小的独立就让我学会了自己独处独身。而这件事情却被母亲一直觉得愧疚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表妹和我说起,她说我妈一直说,觉得自己对不起我,童年没有陪伴,高考的人生大事上也没有给于足够的关心,一直让她觉得心中愧疚,所以她在我成人后,每次见面都会像照顾一个小孩子一样,嘘寒问暖我的起居吃喝问题,天性独立的我早已习惯了自己解决,虽然有些不适,但是我内心还是喜悦的。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就是我前几年要买房投资的事情,首付款太高,自己无法承担,张嘴跟我爸开了口,我爸的态度是各种顾虑+担心,由于我爸的脾气沟通无果,后与我妈沟通,我妈听完我的想法后,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只要是你经过考虑的事情,妈妈全力支持你,妈妈的钱本来都是给你的,爸爸的问题我来解决”。而后很快就给了我一半的首付款,让我顺利买下了第一套房。

重新理解母亲的大爱

“妈妈全力支持你”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不知道我妈为什么这么果断的给予我这么大的支持,信任也好,补偿也罢,就这份对于我的理解与支持,让我觉得这多年,我妈对我的爱,只是换成了另一种无言的方式在表达,分毫未差!

而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是改革开放后,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缩影与写照。那一代人为了让一个家庭过得更好,舍弃自己的亲情,牺牲与家人的陪伴,独自在外打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因为这一代人的“付出与牺牲”,得以塑造和成就,当下的魅力中国!

所以他们更应该被包容和理解,如果我的母亲此时在我身边,我想对她说:您辛苦了,未来的路,儿子来保护你!

爱你的儿子.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