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论
最近随着冯小刚电影《芳华》的热播,关于善恶的讨论瞬间刷屏。
诸多的反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只有众善够重,诸恶才能被诛。如果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不是说做好人没好报,只能说我们的善良还太少太单薄”。
为什么善良少而单薄?
电影《道士下山》中说: 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的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
关于“沉默”的“恶”,《房间里的大象》是这样诠释的:
有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
有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沉默还具有合谋性。大家彼此默契,不发一言,大家被沉默所压制、恐吓和羞辱;同时,大家也是沉默的合谋者,在压制、恐吓和羞辱着别人。大家的沉默于是成为一种力量,这力量来自彼此合作,但其意义却在于彼此阻隔。
正是大部分人的沉默,阻隔了善的表达和力量汇集,才使得善良显得单薄。
沉默的破坏力是极大的。
譬如“皇帝的新装”,那么多人对“真相”保持了合谋沉默,完全扭曲了事实,直到最后沉默被一名说真话的男孩打破。
俗语说,沉默就是默许。对不当行径保持沉默相当于帮它正名,相当于鼓励坏人认为这一不当行径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从而纵容了他们的行为。
沉默也会使道德腐化,因为它为丑陋行径开了方便之门,难怪说沉默和保密是坏人们的重要武器。
鲁迅先生有句著名的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和沉默本身一样,打破它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通力合作。团体的力量足以打碎沉默,呈现事实。
好在,真善美还是生活的主流,我个人始终相信这一点。
原因如下:
1,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仓禀实,而知礼节”,物质丰裕了,人们就更注重礼仪了,为真善美提供了基础。
2、科技进步从外部约束了“恶”。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联网储存、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促使人们更加诚信,珍惜个人的信用。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普及,犯罪被发现的概率增大,促使违法违纪行为减少。这些都有助于真善美。
3、从人类自身来讲,人们都不愿意跟坏人打交道。由于坏人具有侵害性,好人不愿意跟坏人打交道,坏人也不愿意跟坏人打交道,让对方占了便宜。所以,坏人的生存土壤越来越少,好人会越来越多。
大家之所以感觉到负面的东西多,正是因为生活中真善美是常态,是主流,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了(否则生活中全是冲突了)。一些负面信息出现后,容易引起关注,被放大。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经验,关注点容易被问题吸引,问题导向,利于大众反思,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众人一齐反思不敢扶摔倒老人的问题,现在就有了“见义勇为”奖。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即便如此,还是要。。。”
“今日所行之善事,明日就会被遗忘。即便如此,还是要做善事。”
“选择做一个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即便如此,还是要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