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第二篇小说
《爱的往事》和《爱的容量》,是上下篇的关系,初稿共写了27,000余字。这其实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第一篇虚构小说,虽然都有原型。
之前,二月中旬写了人生中第一篇小说——《月光村的对白||暗涌》,这得感谢米妖伯乐的主题征文——以一首歌曲串起一个故事,正合我心意。我曾亲历了跟一首歌有关的故事。
那篇算纪实小说,90%都是真实的,所以写完的时候,像生了一场病,好多天都缓不过来。我当时还想,如果每写一篇小说都这样,还要不要坚持练习写作?毕竟健康是最重要的。
这一篇还好,虽然也随主人公喜怒哀乐,但就像看影视剧一样,很快就能解脱出来,回归正常生活。这让我坚定了不断磨练写作技能的信心。
因为这一篇过长,我试着把它分成了两部分,将我认为最有冲突高潮的那一部分先整理出来,也就是《爱的容量》。修改的过程费了很多心血,但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领悟的过程。要感谢很多人,都在《关于〈爱的容量〉》那篇文章里了。
之后,我将前半段集结成《爱的往事》。有了前一篇的磨练、领悟、进步,我将《爱的往事》的开头部分重写了,内容从14,000余字精简到11,000余字。完成的时候,感觉不像《爱的容量》那么忐忑,那么患得患失。对于写小说写故事这件事,心里有了一点点谱。这说明,我进了一小步。
得感谢许多朋友,我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名字。我会以我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感谢。
他们引领我或者促使我进步。这里有许许多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我感觉我在简书里收获了许多真正的朋友,虽然空间相隔遥远,但心离得很近。一个人的文字散发着他(她)灵魂的味道,以文交友是最靠谱的交友方式。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的眼眶又湿润起来。
还是回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吧!
我是想说说我写的这两篇小说里的人物的来源。
林枫和苏山的校园恋情的原型是我的一对朋友夫妇,他们工作生活在深圳,我曾经在十几年前跟他们交往甚密。男生阳光俊朗,女生清秀沉稳有主见。
他们在大学从好朋友变成恋人就是因为男方生了病,女生带男生遍访好医院好大夫。女生比男生学习好,二十年前就是研究生。现在,他们已有两个女儿,仍然幸福地生活着。
男士是摄影师,人到中年不油腻,十分自律,是不断内省不断成长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没有走传统教育之路。女士现在一方面给男士的摄影事业做经纪,另一方面为两个女儿的成长倾尽全力,在女儿们上学的学校做班主任。
但他们没有经历过异地。
我跟我先生也是校园恋情,我们经过了四年左右异地的考验,毕业时几乎所有同学都不看好,所以故事里也有我跟我先生的影子。里边两人见面时的甜蜜互动仪式基本上来源于我跟我先生。
小说中的林枫是一个更理想化的女性。她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拥有超强的沉稳和冷静,其实是我自己多希望我那时候能拥有这些品质。还有她二十多岁时在职场中处理妒忌和复杂矛盾时的能力,也是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做得不够好的。
我在描摹林枫的时候,心中还常常有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的形象。那是我在大学时代经常偶遇的一个女生,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意,总是一种波澜不惊的表情,那么优雅从容。
没见过她咋咋呼呼,也没见过她狂喜大笑,更没见过她悲戚难过,这让我对她十分着迷。而且她总是一个人——我印象里是这样的。我知道记忆会骗人,可能我只是见过她几次,因为印象过于深刻,经常回忆起,所以就觉得那时候经常偶遇她。
这样的女生怎么可能总是一个人呢?尤其是在我们那个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的学校,她怎么可能没人追呢?
辛梅和金老师也是有原型的,就是年轻女孩跟年长的有身份有地位男士谈恋爱的例子,我身边是有的。
无爱也有原型。
但我小说中的他们更理想化,更纯粹,寄托了我的愿望。
有些小伙伴可以把现实中的残酷丑恶无奈负面的东西精准表现,引起愤怒悲伤无助绝望的共情,我非常佩服他们,将美好撕碎的悲剧能震撼人的心灵,起到警示作用。
但是我做不到,有些题材我永远也不会触及,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那样题材的作品我不敢看,不敢读。
还有些小伙伴可以在任何题材里游刃有余。我的确仰望。
我们小队里写作水平最高的两位小伙伴在鼓励我写神话故事。也许下一篇我会试试,练练笔。
我头脑里还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故事、人物和想法,我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将来驾驭文字的能力更强,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将她(他、它)们呈现出来。
对了,刚刚想起今年年初定的目标,要完成五篇小说,已经快到六月底,我才完成第二篇小说。加油呀!我给自己加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