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自从开通了百家号以后,每天一篇观点文,差不多快把我的身体掏空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读书少、没文化的可怕之处。书读得少,见识就少,写作的素材就溃乏,每天为了找素材,追热点,我又打开了多年不用的微博和知乎,手机是刷了又刷,刷得我老眼昏花,追得我两腿抽筋。
写作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干什么不好,要干新媒体写作?写作也许是文艺创作中最苦最累、变现最慢的一个行当。你看,搞书法的大师们气定神闲、身形稳健,龙飞凤舞一番后,潇洒俊逸的大字翩翩跃于纸上了。搞绘画的也不赖,他们聚精会神、摒息凝视,寥寥数笔后,栩栩如生的画作就大功告成了。他们搞创作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修身养性,唯有写作的既宅又闷,常常无病呻吟,又多愁善感,天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嗨。
什么是作家,所谓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这样身体能好吗?你看搞文学创作的男人(女人不敢说,怕惹村姑们众怒),不是老就是秃,全是油油腻腻的。你看,林青玄(老人家莫生气,开个玩笑而已)虽然文字清新隽永,可长得却像电影《功夫》里的火云邪神,这一形象令多少怀春少女死了那颗悸动的心。还有,莫言长得也是肥头大耳,活脱脱一幅旧社会地主老财的形象,那都是由于久坐造成睾丸酮降低,基础代谢变慢引起的。
记得油菜花说过,写作的人要经常出去走走,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才有可能发生艳遇。于是,我回到村里转转,看看有啥新鲜事没有?
一到村口,我就听到翠花嫂在讲大道啦(宁波话,“聊天”的意思)。这翠花嫂能言会道,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一经过她的嘴说出来,总能绘声绘色,听得人欲罢不能,久久不愿散去。
原来,她们在跟村长学写讲书稿,讲书稿我也学过,这手艺不容易学,你得快速把书啃一遍,然后抽丝剥茧一般把书中的灵魂剥离出来,形成讲书稿。什么?有个叫黑天鹅的村民9小时写了8000字的讲书稿,还包括吃喝拉撒的时间。我一天写1000多字都像便秘一样难受,看来,自身修炼还远远不够啊!想到这里,我擦擦额头渗出的汗,继续回家坐着去吧。
不是写作不够好,是自己功力没达到;就怕还没努力,就轻言要放弃;每一个看似轻松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喝了这三碗鸡汤,给自己补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