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宁—法国蓝的另一层含义
当大家说起对法国的颜色印象,很多时候都是蓝色的: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蓝是我们天天看得到的。在天气转暖的这个时节里,浓烈的丹宁风越刮越烈。牛仔裤不用说的,夹克,衬衫等等单品,肯定要选择全天候无障碍吸睛,走得起秀场也无畏搬砖的丹宁元素啊!
但你可知道丹宁(Denim)是什么意思?跟牛仔裤(Jeans)又有什么关系?
十六世纪的欧洲,在意大利城市港口城市Gênes出现了斜纹织法的棉质面料。因其结实耐用,在那个大航海的时代背景下,通常应用于帆船的帆布上。后来这样的织法传到了法国尼姆(Nîmes),因为跟早期当地的一种羊毛棉纱混纺有一定的类似,法国人很快就采用了这样的工艺,并称之为尼姆斜纹织布(Serge de Nîmes)。
后来的故事,一般大家都知道了。美国人在西部开发淘金热潮时期,将这种结实耐用的劳动布裤,包括夹克应用到矿井里的矿工身上。并以李维斯(Levi‘s)为代表的厂家奠定了牛仔裤的标准:五袋结构,铆钉加固,纽扣门襟等。后来李牌(Lee)又创造了带拉链门襟的牛仔裤。
将这样的裤子称呼为“劳动布裤”,或者“矿工裤”当然比不上用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西部牛仔命名。而英文中的牛仔裤(Jeans)也正是来自于之前提到的意大利城市Gênes的发音。或者牛仔布制品的统称,叫做丹宁(Denim),其实也就是尼姆斜纹织布(Serge de Nîmes)的缩写。
因为牛仔裤随性的特质,后来受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詹姆斯•迪恩这些时代偶像和坏小子的推崇,牛仔裤形成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个美国文化的符号象征。再后来牛仔被推上Chanel,Dior的高级秀场,形成了它今天既能进一步登庙堂之高远,退一步踏江湖之广阔的时尚地位。
同时期在法国,因为没有西部开发,牛仔文化这样的背景,也没有李维斯(Levi‘s)奠定的统一形式,结实耐用的丹宁布就大量地被应用到工作场所里。因为早期的煤矿工,锅炉工都穿靛蓝色的工装,这样劳动制服就被称为“Bleu de chauffe (工作蓝)”,后来甚至用Bleu(蓝)来代指工装,工人。
随着丹宁风的流行,工装也受到大量潮人的推崇:
但要说玩复古,没有一点文化积淀怎么行,穿工装更有名的当然是Bill Cunningham老先生。
作为最著名的时尚摄影师之一,Bill Cunningham老先生十年如一日的穿着他标志性的蓝色夹克,骑着Biria的自行车在纽约的街道上穿行,时刻准备着去记录时髦的纽约客们。最终,他自己成为了纽约的时尚偶像本身——活跃于时装秀、行业聚会以及上流社交活动中的一员。甚至是作为《穿parda的女恶魔》原型的时尚教母安娜·温图尔,都把他称为偶像。
在老先生2016逝世不久后,时尚界当红炸子鸡JW Anderson还跟优衣库联名推出一款工装夹克致敬老先生。
所以,法国蓝除了自由与浪漫,在时尚界真能做到通吃的地步。快穿上那一抹骚蓝出来浪啊,谁还不是个潮人了,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