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后悔吗?从移民的心态、开支、家庭、孩子谈起
来加拿大整整七年了。
初来乍到时,与国内的联系颇多。于是常常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后悔,家中亲人也关切地问我过得好不好,更有至亲老母常常抱怨我丢了国内高级电力工程师的白领工作,到加拿大做蓝领,让我尽快回去。两年之后国内工作丢了,大家见我乐此不疲地继续做我的蓝领,也就不再问了。
五年后,母亲突然离世,伤心如孤儿般。人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人生只余归途。那份最重的故乡牵挂突然断了,自己就变成了断线的风筝了,哪里都是自己的家,加之加拿大朋友对生死看得比较开,常常劝导我,我也开始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了。
七年期间酸甜苦辣,其味自知。今日闲下来,忽然想起自己刚刚来加拿大时写的一篇文章“该不该移民加拿大?”,重新读了一遍,发现这七年来我始终坚持了当年设定的路,并一步步走下去,从站稳脚跟到稳定中求发展,再到融入加拿大生活。
以前的同事来看我,我也能自豪地说:“我用了七年的时间,终于挤进了加拿大高薪人群的行列!”这篇文章现在看,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拿来分享给大家,其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与时俱进地更正一些数据。
算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各抒已见,该不该移民,各人的情况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其需吧。期待有生活得好的朋友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大家,以期对大家来加拿大生活有启发作用,也算是一件善举。
为什么要移民加拿大?100个人可能会有101个答案,因为每个人除了大理由,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理由。我们要去的加拿大是生活的地方,不是遍地黄金的天堂,也同样有竞争。我们初来乍到,不熟悉环境,语言还不同程度地需要学习。到底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
一、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定位
能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在国内大多都是优秀人士。我们在国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这却一文不名,找工作没人要,只能去做Labor,做些我们在国内瞧不起的民工类的工作。
我们在国内买菜可以不考虑价格,来了以后却要去廉价超市,还要买特价菜;在国内家里有粗重活,请个民工两下就搞好了,这里却几乎全部要自己动手;在国内不会做饭,大到高级饭店,小到路边排档,或者直接叫外卖回家吃就好了,又便宜又好吃,来这里就变成胃知乡愁了,找个饭馆不容易不说,付了税再付小费,价格不菲;中国家里还有保姆,来了以后样样要自己动手;一时间似乎“人上人”变成了“人下人”,落差那么大,如何能接受得了?
其实“人上人”只是缘于中国旧思想的束缚,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来之前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放下自己的架子。
每一种工作都是生存的工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教授也可以乐呵呵地在超市买菜。超市特价菜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没有什么不好,自己动手学习多了更多的技能,不是一样有成功的喜悦?
换个角度看世界,就会发现它的美好。
记得大学时代包饺子,剁肉馅是个苦差事,有个同学总是抢着干。我好奇问为什么?他笑着说:“放上Disco音乐,边跳舞边剁肉不是很美?两把菜刀都可以跳舞了!”
50多岁的他一直快乐地努力,也快乐地成功了,这样的人是我的楷模。生活都有两面,既然要面对,为何不积极寻找生活的阳光面?
二、合理安排生活
我们来加拿大是来生活的,既然要生活,衣食住行,一样都不能少,也就要赚钱来维持这个家。每个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因而要面对的生活压力也不尽相同。
01.白手起家
对于没有什么积蓄来加拿大的家庭来说,日子刚开始要本着生存中求发展的宗旨。现以夫妻一孩三口之家日常开支为例来说明。
夫妻任一方做个labor工作,另一方努力学习,争取拿到想要的证,以期再发展。假设工资是2000加元/月,孩子牛奶金400加元/月(大约),我们来计划一下开支。
租房:1000加元(整个地下室,其实加拿大的地下室是有窗户的,一些老的房子的地下室其实只能算半地下室,窗户很大,走出式地下室基本就在地上啦);
吃饭:600加元;
日用:100加元;
车险:300加元(根据驾龄和驾驶者的驾驶状态可以逐年减少);
其它额外开支:100加元;
还有300加元左右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环境。
一句话:可以生存了。如果工作学习之余还能做另外一份工作:比如帮别人家清理游泳池、剪草、到机场接送同胞,就有一定的结余了。
房东王太太(我初来加拿大时在她家住过)以前在国内开家具厂,来了加拿大后去农场做过,去工厂做过,现在买了房和名车,开了家庭旅馆,依旧乐呵呵地去超市买菜。
她的生活态度也在不同程度感染了我。还是那句话,决定了,就快乐地接受,生活都有两面,多看阳光的一面。广东话说“马死落地行”,意思是在什么环境都要寻求最接近的适应方法,这是万古不变的。
02.安家立业
对于有资本积累的人来说,应本着稳定中求发展的原则。来了以后可以直接考虑购房买车。以中产阶级为例进行说明,现将开支列表如下:
房子:40-200万加元,经济宽松就买独立屋,不富裕就买公寓。喜欢热闹就买城区,想及早融入就买远郊(便宜环境好)
首付:35%;
贷款利率:2.60%的五年固定利率;
车子:2-8万加元,也可以采用LEASE的方式,等于分期付款;
房产税:2000-7000加元/年;
车险+房险(一起购买打9折):3000-8000加元/年;
吃饭:(一家三口自己在家做)600加元/月;
水电煤气:300-600加元/月;
电视电话上网:100-300加元/月;
其它开支:2000加元/年;
不算房子和车子,生活上每年开支2-4万加元也够了。关于还贷和日常开支,就有不同的方法了。钱多的人可以买物业出租、投资证券外汇、创立自己的生意等,钱少的人则可以积极找工作,换位思考,你总比上述白手起家型的人幸福吧?
三、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夫妻双方来到加拿大长登的家庭,面对生活工作环境的急剧变化,要同心协力,共同面对,彼此扶持。
由于性格的差异,会对当前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感受,也会有适应方面的偏差。建议多抽点时间谈心,讲讲自己的见闻,及时交流看法,增进了解,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切不要互相埋怨,走进“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死胡同。
许多家庭选择了一方留在国内发展,一方带孩子到加拿大学习。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面对分别,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经济积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多点和国内的配偶“汇报工作”,谈谈加国的新生活,也听听对方聊聊国内的工作压力,亲朋好友的生活,多点见面了解。
既然来了,就没理由患得患失,疑神疑鬼,不要因为无中生有破坏双方的感情。怀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乐观心态生活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自身努力学习工作,寻找自己生活的支点,积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积极融入当地生活。
四、关于孩子的教育及前途
关于孩子到加拿大接受教育好不好,孩子有没有前途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许多多的移民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来到加拿大,国内那种流水线式的的教育方式令我们感到失望。
但加拿大的教育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是移民父母应尽的责任。
我们选择了移民,并没有征求孩子的同意,孩子跟着我们来了,他(她)则要跟着我们面对问题,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由于肤色不同,语言不通、或其他孩子的排外而感到孤单,父母要正确引导,过了适应期就好啦。
大一点的孩子可能由于语言问题在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和耐心。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呢?
01.和孩子做好约定
在移民之前告诉孩子我们将要面对的生活,告诉他们父母要付出的和失去的,将来要面对的,也提醒孩子将要失去的和面对的,描绘一下美好前景,让孩子有个初步准备,约定大家到了加拿大共同努力创造未来。
0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告诉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有能力、聪明的孩子,现在语言问题只是暂时性的,语言是需要时间和努力就可以学好的。
告诉孩子外国小孩从小就开始学,他们花了好多时间,而我们要完全达到那个水平,除了付出双倍三倍的努力,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赶上去,让孩子别泄气,同时自己努力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最主要的是给孩子做好的榜样。
03.父母的期望值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能出人头地的,这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品质。我接触过的西人同样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好大学而充满自豪。他们同样会认为上大学比上大专好,只是当孩子不能达到目标时,他们更能豁达的接受。
我儿子在新加坡读了半年南洋理工学院才移民来加拿大(零水准,从英式教育体系转美式教育体系),关于他到底应该上高中还是应该上大专或者直接升大学,我并不能确定。
当我们和邻居(西人教师)谈起儿子的教育时,他肯定地指出儿子不够学分上大学,应该上两年高中然后再上大学,他不建议上大专。
所以我做好了让儿子上大学的打算,并鼓励他向这方向努力。他先上了两年高中,然后进了著名的谢尔丹学院动画专业,一年以后由于绘画基础差(要知道加拿大的大学与国内的严进宽出不同,是宽进严出)不得不去Seneca读图形与网页设计的大专,两年后毕业(压缩课程),毕业后的工作也是兼职,这与我原来的期望值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后来我做地产经纪忙得不可开交,就让他也考个牌帮我,他居然做得很不错,学的东西也没有白费,他自己设计自己的网页、自己设计名片、自己设计宣传广告,也帮朋友的公司设计商标,做地产经纪八个月,已经做了25单,一些出租房屋的单子他也不厌其烦,努力做到最好。
七年来,我不断地调整对他的期望值,现在我的观点是:他知道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地达成目标,而且孝顺,做妈妈的我就知足了。
许多人在孩子在国内没有考上大学就匆忙送孩子到加拿大来上大专,并期望两年后就能上大学,并再过两年就大学毕业,对此我充满忧虑。
我们的孩子在国内是失手没考上大学还是根本就不喜欢死读书?他们的心理准备好了吗?英文有基础吗?我们给他们选择的学院是正规运作的吗?我们的孩子比本地的孩子更聪明、基础更好吗?加拿大的人是不是全部上大学了呢?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艰辛,如果来了后缺乏监管或交友不慎而成为坏青年,我们不是将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其实如果做父母的,能够中肯地衡量自己孩子的能力,不是一味单纯的让孩子考名牌大学,而是让孩子在学院实实在在的学些技能,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蓝领也不一定比白领工资低,发挥孩子的特长,让他将来能自食其力,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做父母的根本,看看苹果的乔布斯我们就明白啦。
五、写给想来还没来的同胞
想来还没来正在犹豫中的同胞们,来与不来均在你们的决断间,我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关于如何决断,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很难给出统一标准,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01.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通常来说国内生活丰富多彩,加拿大则生活比较单调些。有语云:“国内好脏好乱好快活,国外好山好水好寂寞”,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许多老板级的人物在国内朝朝酒醉,夜夜笙歌,他们到底有没有从内心深处厌倦这种生活?是不是真的耐得住寂寞,在家看看电视、看看书觉得是享受?
02.自己是不是学习能力强的人?
来了开始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来适应新的环境。学习能力不强将意味着要承担更久的压力。
03.自己是不是适应性、生存能力强的人?
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喜欢并追求改变,有的人乐于安于现状。生存能力强的人适应新的环境很快,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新的位置。
04.自己的价值观
你为别人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你吗?你爱慕社会给你的荣耀吗?你觉得教授高过工人吗?你认为老板高过打工者吗?你觉得自己在国内生活高人一等吗?
我的观点是:众生皆平等,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你永远不知道他到底是谁,有多大能力。只有建立了平等的价值观才能正视自己身份的改变。
05.自己动手能力强不强?
家务事你做不做?家里有事你会不会积极去想办法自己完成,还是发命令让家里人完成,或者直接找人来做?
06.愿意舍弃国内的生活出来漂泊吗?
人生有得必有舍,你是否愿意放弃国内几十年已经形成的舒适感,去重新开启另一种生活方式吗?
07.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自己在国内是不是也没有什么期盼和前程,要过来赌一把?是赌就有输赢,你是否为结果做好了心理准备?
六、结语
写了这么多,也就是拿出来讨论的意思,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讨论。还是那句话,来与不来,在你的决断中,并无对错,因为我们无法复制另一个自己及自己的家,一个放在国内,一个放在加拿大进行比较,一如我当初将12岁的儿子送去新加坡读初中,只在那短短的半个月的决断中。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后悔吗,我的答案是不后悔!呼吸着这里的清新空气,交往着这里的友好人群,放心着这里的良好冶安,享受着这里的简单生活。我们比以前在国内更快乐。
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基本已经融入了加拿大;英文水平也从文盲达到了通过加拿大考试并取得地产经纪资格,并不断地进步;儿子也毕业独立了,心地善良有礼貌,单纯快乐有毅力,知道设定并达成自己的目标。
回首过去,我看着自己和儿子一起努力并成长,放眼未来,我充满信心与憧憬,看得见自己的未来,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拥有这种简单快乐、安然无忧的生活,夫复何求?!我认为有能能力DIY的朋友,你们仍然DIY,但是想要保险起见不出差错的,推荐一个老师,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