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场电影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三块广告牌(母爱之怒)

2018-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宇宙鬼扯联盟队队长

满分五星,打五星,我心中的满分电影。

愤怒的母爱可以把人变得有多恨!愿所有善良的女性都有这么顽强凶狠的一面。

国内已经定档,将在3月2号上映,我心目中的2017年最佳电影,赌一把,《三块广告牌》是奥斯卡最佳电影,胜过13项奥斯卡提名的领跑电影《The shape of water》(水形物语),完胜小清新的爱情片《Call me by your name》(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奥斯卡偏爱歌舞电影,去年《爱乐之城》也是14项提名领跑,但是败给了《月光男孩》,《三块广告牌》剧情完胜。《三块广告牌》的女主演弗兰西斯也是我心目中2017年最佳女主角。

看剧情类电影最怕看到的就是那一行字“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大多数真实事件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电影将其艺术化,结局的处理或喜剧或悲剧,每当看到那行字时都会想到故事主人公的原型经历了电影里的故事,或者这故事牵扯到了很多可怜的人,艺术源于生活,真实故事或许比电影更悲剧。

2016年一部《海边的曼切斯特》告诉观众有些心理创伤永远过不去,有些人永远无法原谅自己,2017年这部《三块广告牌》告诉观众有些正义会永远缺席,有些恶人永远得不到惩罚。这两部电影类似,一位是父亲一位是母亲,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怀着心伤的父亲带着愧疚和自责活下去,如男人般顽强的母亲带上杀与不杀的选择之心驱车去找有可能知道凶手的人。

《三块广告牌》可以说汇集了很多当下的冲突元素,同性恋、种族歧视、美国和墨西哥问题。美国LGBT平权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之路,最后迎来同性恋婚姻合法,到如今,电影里也会附带同性恋,以告诉人们这个群体本就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他们是普通人。

三块醒目的红色广告牌屹立在人烟稀少的马路边

真实事件:1991年James Fulton的女儿Kathy被人谋杀致死,死前被人强奸、殴打、最后被勒死。警方逮捕了有重大嫌疑的Kathy的前夫,前夫承认案发当晚跟Kathy发生过关系,但是否认强奸以及谋杀,警方最后因为证据不足将前夫无罪释放,自此开始了这位父亲Fulton为女儿伸冤的广告牌之路,从1991年至今,广告牌依然屹立在州际公路上,凶手也一直没有抓到。

回到电影(含剧透):

电影开始,在一段悲伤的歌曲中三块不成样子的广告牌立在一条汽车稀少的公路旁,很显眼, 女主角Mildred看着三块广告牌在心里有了主意, Mildred的女儿正是在这条公路上被人掳走、强奸然后杀害,最后尸体还被凶手焚烧,因为这条路鲜少有人路过,所以案发当晚根本没有目击者,没有任何目击证人,即使有DNA也没能在犯罪库里找到匹配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证据能让警方去抓到凶手。

惨状

Mildred满脸的沧桑却透着一股子的坚韧不拔,眼里藏着悲伤,穿着一套蓝色的衣服,整部电影几乎都穿着这件衣服,脖子上围着头巾,必要时会套在头上,你看到她,看她的走路姿势以及动作会以为她是男人,不苟言笑,一副“我不好惹”的样子,网络用语就是攻气十足,但她是位母亲。

蓝色的外衣红色的内衣,蓝色的隐忍与红色的愤怒  

Mildred对生命怀有一份尊重,电影里有一幕很有意思,就是一只甲虫在窗户边因为什么原因身体被翻过来了,甲虫在挣扎着,大多数情况下甲虫是翻不过来的,它只能在绝望中死亡,Mildred伸手帮了它一把,这是她对生命的怜悯,跟结局的杀与不杀相呼应。

帮助

广告牌被立上去质问了当地负责该案件的警长,本片很多都不按套路来,一般来说我会以为这个警长是对案件不负责任的,但其实并不是,这位警长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广告牌有了效应,当地媒体采访,人们都知道了,警长带人去质问警察局对面的广告公司,广告公司负责人说他不用负任何责任,警察无可奈何,男配角迪克森是位警察,一位歧视黑人脾气暴躁业务能力差运气非常不好的警察。

警长去找 Mildred谈话,凶手的DNA没能在警方犯罪基因库里匹配到, Mildred说抽镇上男人的血再不行就全县的,警长说民权法禁止这么做(中国臭名昭著的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就是通过DNA排查找到的)。小镇警察局里的警察确实很懒散, 迪克森还在警局里看漫画,但是警长说开除掉种族歧视的警察剩下的三个可能就是歧视同性恋的。

事实上,本片有两个同性恋者,一个是广告公司负责人,一个就是警察迪克森, 迪克森和他妈妈一起居住,而且对警长有别样的仰慕之情。

警长是个好人,但是他得了癌症,还是晚期,所以小镇上的人们对他很宽容不仅仅是因为他人好。因为Mildred的广告牌是针对警长的,所以小镇的人们开始指责她,警长都已经得癌症了还不能对他好点吗?曾经怜悯Mildred的人此刻都不愿同情她了,但是呢旁人又怎会去想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苦苦等待凶手被逮捕未果所承受的悲伤和愤怒,神父来劝告她(怼神父这一段简直帅炸),就连 Mildred的儿子也很不理解她的做法,他在学校因为这件事受到欺负了,以及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一遍又一遍告诉他,他的姐姐是怎么死的,被奸杀死的,每天放学路过广告牌,一遍又一遍提醒着他,自己的姐姐是被奸杀的。母子二人有了矛盾,这样的矛盾让 Mildred想到女儿被杀的那天, 回忆这一段看完之后就会明白作为母亲的 Mildred心里承受了多大的自责,如果那天把自己的车给女儿该有多好,女儿因为她不给车而愤怒地离家出走并说出一句“我希望我在路上被强奸了!”, Mildred气头上回了一句“是吗,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强奸!”,多恼人的话呀,结果呢,女儿真的被强奸还被杀了,所以说这样损自己的话不要说。母女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女儿的话 妈妈的话

Mildred的前夫也因为这件事指责她,并且动粗,这前夫出轨了一位19岁少女。

电影里中出现了很有灵性的一段,这一段很有意思,如果相信自然灵性的人会很喜欢这一段,我向来都很相信这种东西,就是亲人去世后,灵魂会变成动物回到亲人身边看一看(微博之前有段视频是一名母亲到儿子的墓前看到了一只百灵鸟,他的儿子才7、8岁就因病去世,儿子最喜欢的就是百灵鸟,妈妈叫了一下儿子的名字,这只百灵鸟就停到了妈妈的手上,而且这只百灵鸟跟放在儿子床上的枕头上的百灵鸟一模一样,微博上有视频),电影里的这只鹿就出现在了广告牌的旁边看到Mildred也不走开,但 Mildred对鹿说你不是她。

鹿

电影到了转折点,我一直以为警长会抓到凶手,结果警长在家中开枪自杀了,于是小镇上的人都开始指责 Mildred,他们认为广告牌跟警长的自杀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警长仅仅是自己不想活了,这些指责的旁观者又如何会想到这一点。

自杀的警长

对警长有特殊仰慕之情的迪克森在一阵痛哭之后爆发了,暴打了广告公司负责人将其从二楼摔下,然后被新来的黑人警长开除了。他还是位很听妈妈话的儿子,他为了报复Mildred纵火烧了三块广告牌。

Mildred拿着灭火器想要铺面火,广告牌之间离的很远,她灭了一块之后就要一路跑向第二块,儿子说太晚了太迟了不给灭火器时, Mildred的那一声怒吼,所有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我的泪也控制不住了,广告牌是她虚无的希望,她的镇定自若,她的那一份顽固的坚强被大火击垮了,这大火让她再一次想起了被奸杀的女儿,再一次想起了自己在女儿临走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诅咒式的话。这段怒吼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什么是演技这就是演技!镜头里的Mildred拿着笨重的灭火器跑向第三块早已被烧没了广告牌时,再也支撑不住跪在了地上。

被烧的广告牌

之后又是一段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 Mildred穿着女儿的毛茸茸的粉红色拖鞋模仿着女儿和自己对话,一段镜头是鞋子后来转向Mildred,这一段表演以及模仿声音都太精彩了,我看多了这些神级演技的电影,真的看不下烂演技的烂片。

 Mildred收拾好心情一把火去烧了警察局,而那位迪克森又恰好带着耳机在警局认真的看着警长死前写给他的信,信里读到这句“Good luck to you”的时候,镜头里是被烧的火光冲天的警察局,迪克森一点都没感觉到,警长让他做个好人,他照做了,拿着案件卷宗冲出大火,自己被烧进了医院,还跟被他打了的广告负责人住在同一间,这个太戏剧性了,这广告负责人看他烧成这样就原谅了他。运气是真的不好,自少没有Mildred好,  Mildred烧警察局很帅,而且还有小恶魔(权力的游戏里的小恶魔,没错,他客串了本片,爱慕女主角)帮她脱罪。

烧警察局

迪克森被警长的信感动,良心发现想要成为个好人。电影里有出现一位嫌疑人,没错,给人的感觉他就是嫌疑人,演员演的太好,那股恶都快冲出屏幕了,而且他在酒吧说自己奸杀了一个女孩,恰好被 迪克森听到,迪克森冒着被打死的风险拿到了他的DNA和车牌,可惜的是他根本就不是凶手。迪克森告诉 Mildred凶手不是那个人的时候, Mildred再一次希望破灭,情绪压也压不住了。

最后因为迪克森坚信那个人知道案件所以即使不是他,他也知道凶手是谁,于是 Mildred和迪克森开车驶向那个人的所在地,影片就此结束。

没有告诉凶手是谁,只有结尾处的三块广告牌。

结尾处的三块广告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