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寻找人生的逻辑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天道》是一部有意思,也有争议的电视剧作品,根据《遥远的救世主》改编。首播于2008年,2018年经过删改后重新发布,豆瓣评分9.1,被成为国产神剧。这部作品讨论了不同人生逻辑下的商战和爱情故事,也给了观众很大的思考的空间。
看过了《天道》,回归到真实的世界中,对于能力和资源都很平庸的我们,如何选择一条生存与成长之路,找到自己的人生逻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故事中核心的内容就是金融奇才丁元英支持王庙村的扶贫,缘起芮小丹的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得到了爱人丁元英支持,成为了组织者、策划者和执行者。过程中,王庙村村民有改变生活的期望,冯世杰、叶晓明、刘冰有搭扶贫顺风车成就自己的想法,肖亚文和欧阳雪有建立事业的需求,这些人物粉墨登场一起演了一出好戏。
一 、谋生方式讨论
在看戏的我们,和那些剧中的人物一样,也在苦苦寻找人生的逻辑。谋生方式是人的最基础和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生逻辑的核心部分,是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自然界中食物链是有等级的,社会中谋生方式也是;能够站着赚钱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普通人的只能靠一点一点的积累(卷)和交换实现艰难的升级。 在《天道》中看到了不同的谋生方式的段位:
1、一类段位,资本(核心资源)提供者,丁元英组织的私募基金里面的金主都是用钱生钱的高段位玩家,不论是身份、资源、判断力和圈子,都是一流的,有自己的高回报的主营业务,同时也能把握各种新出现的机会,通过资源的交换,能够借助丁元英的能力完成资本的高速增值。这类人的资源和竞争力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护城河,通过多元化与资源交换,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家族。降级的风险有,但概率比较小,主要是在重新切蛋糕的时候。
2、二类段位,智力(能力)提供者,就是丁元英,有超群的可变现的能力,有认可的圈子,但由于出身普通,资本缺乏,可以提供智力资源,可以和第一个圈层的人进行交换并利用第一个圈子的资源创造新的财富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芮小丹的父亲其实也是靠专业能力吃饭的,也可以属于这一类,在帮助第一类段位的人实现增值后,能够有足够的回报,基本实现财务自由。有机会进入第一类,但需要几代人的经营。降级也容易,后代中有一个不成器的也就败落了。大量的创二代可以作证。
3、三类段位,辅助者,就是肖亚文、欧阳雪和冯世杰也可以算一个,有一定的能力、自己能独立干事业(规模小),也能够帮助别人成事(规模大)、责任感和位置感比较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限。冯世杰虽然有些视野局限,为了村民也还是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肖亚文从一个打工者到老板,其实也是把注放在了丁元英身上,接手了面临诉讼的格律诗,也找到了跃升之路;欧阳雪在早期通过丁元英股市赚了一笔,又在格律诗进行了天使投资,并在肖亚文接手后全身而退,投资能力非常强,虽然餐饮主业不太突出,也是长期的现金流来源,也是投资的底气。
4、四类段位,叶晓明和刘冰,虽然也是古城音响圈子里面的,也有和格律诗一起走向辉煌的机会,偏右侧的看事情方式和完全利己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让他们没有机会升级、只能在高级圈子的门口看了一眼,最后桥归桥、路归路。刘冰更是由于自己贪念,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感觉很多投资者都属于这一类,有点小聪明,左侧交易不敢做,右侧交易又经常错过机会。稍微有个震荡就出局了,只能看着别人吃肉,难啊。
5、五类段位,最底层的王庙村的村民,缺乏资源和方向,只有随波逐流,靠天吃饭。这里的生产力水平取决于天,所以这类人相信上天有眼,一定按照德行好坏分配财富。同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这也是丁元英提前做公司架构和让村民分别注册独立签合同的原因。他们没有办法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与决策,只能做好自己的被安排的工作。愿意通过宗教的方式来面对当前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和人脉圈、通过劳动赚钱积累第一桶金,然后提升投资能力,进入钱生钱和人赚钱并行的阶段,最后朝着躺赚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属性讨论
谋生方式既和每个人的人生起点有关,同时也和每个人的境界与思维有关,那些少数能够完成阶层跃升的就是培养了优秀的思维和境界,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也就能够稳稳站到新的阶层上了。 文化属性就是人的思维和境界的综合体现,文化属性是因也是果,通过知行合一的思考与实践的循环不断地加强。
《天道》通过丁元英提出了文化属性的概念:“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命适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和弱势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丁元英而言,在上大学和留学的时候,他是有才华的,但家境普通,并没有优势资源,其是相对弱势的。读书毕业后,有了同学圈的加持,通过做事情被更高的圈子认可,于是就有了私募基金,就成了强势圈子中的一员,获得优势资源,完成了从弱势到强势升级。当丁元英决定要停止私募基金的时候,利益与私募金主的利益不一致,就受到了私募条款的约束,于是就有了故事的下文。在资本面前,丁元英还是弱势的,虽然从人情上,这些金主也都欠了丁元英一个人情,也为格律诗音响的国际化包装埋了一个伏笔。
关于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这个道不是天道,因为这个道仅自己知道和实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那些思想者、宗教者都在寻找一个规律,通过这个规律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看清更多的事情,更好的解决当下的问题。天道是普遍规律,而且理解和实践需要很高的门槛。
文化属性其实是这个规律的表象和标签。每个世界都有强者和弱者,但强者和弱者都是已经证明的事实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出来的。做成事情的人很多,强者也很多,成事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共振的结果,否则历史上聪明人很多,能够”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却有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底层逻辑,就像操作系统一样。从人的自然属性和家庭的传承中,我们逐步建立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学习,实践逐步获得外部的反馈,就像AI的训练一样,建立并持续更新了自己的思维模型与算法库。系统建的好不好,只有通过长期的外部反馈做检验。在定义的结果指标中,又长期稳定的正反馈的就是好系统。
丁元英对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提出了评判标准:“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种文化都有产生的土壤和适应的环境,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化成新的形态。我们本土的儒家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例子。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大家都是一脉相承了儒家思想,有共同的基本认知逻辑,但他们对世界的描述和理解又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差异也是通过不同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儒释道文化融合而带来的儒家文化的进化升级。
三、剧情讨论
《天道》是一部好作品,我能看到和理解的非常有限,讨论剧情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留下问题,一段时间后再看看,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式。有些想法,在这里记录一下:
1、确定性的问题
故事中有很多确定性的描述,以证明天道的威力。最大的就是在五台山上,把扶贫的故事完整设计出来了,而且后面完全实现了。还有丁元英让欧阳雪买股票的事情。个人理解这个世界上确定的是规律,不是结果。远的不说,股神”巴菲特“也并不是每一只股票都赚钱,每个时候都赚钱,但因为有长期的交易原则,所有有长期的确定性的收益。这些地方有些用力过猛了。如果从剧情逻辑自洽的角度来说是必要的。
2、变化
这个世界最确定的就是变化,也是《易经》的三大核心特点的”变易“,芮小丹、肖亚文、冯世杰等人的变化其实也是丁元英这个外力带动这自身的内里引起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决策,其实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完成的,比如肖雅文接收格律诗、冯世杰退股、芮小丹的音乐发烧,这些决定前后都有铺垫,也是为了说明”天道“,同时也是要说明各自具备了不同的文化属性,所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对于肖雅文而言,其实也是对于丁元英有信心,才会做接收格律诗的决定,如果换个人,可能就不一定了。而芮小丹的变化,不论是音乐发烧、探讨人生、选择留学等,其实也都和丁元英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因为某一个人而做的决定,其实不能说是规律。
3、成事
丁元英能做成私募和扶贫两件事,其实也是借助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完成的,这些资源也都是有成本的,丁元英自身的能力是成事的一部分条件,其实也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可以说不是决定性的。如果那些资本有更好的选择,还会投资丁元英的私募吗?如果王庙村有其他的改变生活的选择,还会选择做音响吗?其实这些都是当时的一种可能而已,每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能改变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多种合力形成的结果,很难预测的。
4、宗教和生活
在天道中,宗教对于普通人更多是找到心灵中的净土,找到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而对于丁元英来说,这些宗教原则都不能约束他,更不能让他说服自己,丁元英需要和狼一起抢肉吃,那个时候只能是丛林法则,其他的都不好用。在《天道》中,丁元英经典的与佛教和天主教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丁元英所奉行的以客观事物的规律为信仰其实就是出自王阳明的“心即理”,用一颗客观求真的心去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去结合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并始终保持着“致良知”的处事原则。尊重规则、尊重现有的秩序、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多方力量整合的突破口,实现自己的目标。
4、角色与表演讨论
见路不走的丁元英
丁元英《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如果从佛教的境界来说,开始扶贫的事情前,丁元英是个自了汉,资源有限,能力超群,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所以只能先追求自我的罗汉道的「自了汉」境界,事情都要按照规律来做,不论亲疏。自从遇到了芮小丹,被“天国的女儿”的思维方式打动了,发起了菩萨道的「普度众生」的愿,完成了一个大功德。
丁元英的扮演者王志文气质与丁元英非常合拍。看穿世事,不走寻常路,又能精神和物质达到新高度。 王志文不参加综艺,也不参加真人秀,他是一个极度爱惜自己羽毛的人。王志文回答说:“有些钱能挣,有些钱却不能挣……”诚然不假,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好作品,即使再走穴、刷存在感都是无济于事的。然而,真正让王志文彻底封神的当属作品《天道》了。《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一个深谙人性,有人生智慧,又富有商业头脑但同时却又不乏慈悲心怀的智者。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么丁元英就是一个行走在人间的神,和光同尘般融进芸芸众生的烟火气息里,但是他又以一种上帝视角观摩着一切!
芮小丹-天国的女儿
丁元英是不同的人,爱情观也是与众不同的: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普通伴侣还是灵魂伴侣,其实对于大多数人也是很难选择的,经济独立、思想独立都是要的,既要人间烟火、又要灵魂交流。
芮小丹也是不一样的“天国的女儿”,既能放弃留在德国的机会,也能放弃父亲铺就的道路,还能提出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为王庙村脱贫的要求。幸好平时有饭店的收益,救急有父亲的支持。也能找到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处理事情的边界。可以让天国的女儿动心的事情真的不多,遇到了丁元英,让天国的女儿重新回到现实,也打开了芮小丹思维的新高度。
丁元英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对世俗文化的包容,因为不屑所以包容。就是这样的男性,遇到了属于他的意外——芮小丹。左小青饰演的女警官芮小丹,打破了他的平静,也打破了他对女人的鄙视。她就像天国的女儿,纯粹而充满朴素的智慧。左小青清纯、阳光的外貌以及干净利落的气质非常契合人物形象。
5、小结
《天道》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限于自身的经历与认知能力有限,我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未必准确。对人生逻辑的追寻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每一次努力都是向前迈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