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就业
俗话说:高考考孩子,志愿考家长。高考阶段,家长心里尽是焦虑;志愿填报阶段,家长心里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奈。那么,高考志愿究竟如何填报呢?
普遍认为,填报志愿无非是考虑地域、学校、专业和兴趣四个因素,只是在优先考虑的选项上,各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果真如此么?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觉得,填报志愿应该以今后的就业为导向,以是否有利于带来理想化的就业机会为评估标准。
不可否认,这四个方面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填报志愿中是不可忽视的。就地域而言,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往往是孩子今后就业的优先选项。所以,京沪深广等一线城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如果孩子分数够高,排名够靠前,可以轻取这些城市的名校,自然要优先考虑的。但是,如果孩子的成绩稍欠理想,上不了一线城市的名校,不妨退后一步,以二线城市的名校优先考虑。因为毕业之后,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完全可以去一线城市应聘到理想的工作。反之,一味优先考虑城市而不惜选读二流大学,低一个层次的学历极有可能让你尴尬的被聘用方拒之门外。
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能上985或211,还是要优先考虑学校,不能盲目跟风,放弃二线城市的好大学去挤一线城市的二流大学。如果能上三线城市的一本,就不必勉强去争二线城市的二本。毕竟,学成毕业后,孩子的初始学历已经不可改变,但就业的城市还有二次选择的机会。
至于专业,现在的大学招生时普遍只分了大类,而每一个大类涵盖了很多的专业。如果你瞄准了某个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就得做好超出该校投档线几十分的准备去拼抢。如愿以偿还好,万一没能如愿分到心仪的专业,虽然仍有调换专业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一般只是理论上存在的。而且,从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后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我认为,不必过多优先考虑专业,当然太冷门的专业除外。
至于兴趣,在填报志愿时当然是要考虑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认为,不能为了兴趣而忘了就业。比如,你对心理学有兴趣,结果也如愿以偿地录到了心理学专业,四年的本科学习应该是快乐而充实的。可是,毕业之后呢?就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切不可为了追求短时的快乐而让自己悔恨大半辈子。
总之,填报志愿必须要考虑到更远的未来,考虑到学成之后的就业和生活,不能仅仅顾及到在校学习的阶段。人生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开校园之后才真正开始!
高考生和家长们,趁着志愿填报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仔细斟酌斟酌吧!但愿上面的这些话,能够带给你们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