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经济学课笔记与想法小岛经济学

011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4人  逆风有杨

第一位提出这种观点的是芝加哥大学加里·贝克尔,他在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中提出,歧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付代价。

图片来自于得到

歧视的根源:第一是偏好;第二是信息不对称。买一只股票,可能是因为偏好某个行业,而不敢买某只股票,是因为看不懂某个行业,即对这个行业的信息了解不足。股市里,每天都有人为自己的歧视,付出着沉重的代价。

歧视越多,代价越大。以偏概全是一种歧视,当我们片面的看问题时,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选择只买白马股,就可能错过高速增长的成长股。而越偏执,错过的就越多,代价也就越大。所以巴菲特开始从买烟蒂股转变为买成长股。当你不需要支付多少代价的时候,你会纵容自己的歧视的习惯;当你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就越能够做到豁达开放、兼容并包。破格提拔,就是打破固有歧视,而破格提拔往往发生在最紧张的时刻。

课堂小结:歧视起源有两个,一是人的偏好,二是信息不对称。而不管是哪个起源,只要歧视所付出的代价越高,人们就越会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歧视。

理解:

凡选择必有歧视,凡歧视必付出代价,所以我们每天都在付出代价。今天我买了这只股票,就歧视了很多别的股票,很明显我的股票没有涨停,与涨停的差额就是我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歧视越大,代价越大呢?股票市场里,有句话,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这意味着,要逼迫自己歧视很多很多,这是否是歧视经济学的一个Bug?还有某些高档餐厅的生意,只对部分群体开放,他们为什么要主动承受巨大的代价,反而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前面讲到,经济学不关心人理不理性,只关心存活,但要明白“代价越高,越会努力减少歧视”的道理,并按照这个道理去做,是需要人的理性的,所以,人的理性到底对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疑问越来越多。在我狭窄的知识储备里腾挪,真是件费劲的事儿,姑且努力的自圆其说。

凡歧视必有代价,这个较好理解。但歧视越大,代价越大,和生活中的某些例子,又不太搭,是否高档餐厅对部分客人的歧视,是为了换来目标群体更好的体验,从而获取更好的收益?歧视的来源有两条,这些餐厅虽然在客户选择上有偏好,却在努力的消除和目标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给了对方更明确的展示,从第一条来源看,将歧视变大,从第二条来看,歧视变小,综合来说,歧视变小了,这种为了一方而歧视另一方的做法,是符合经济学效率最大化的。

课后思考:人们的歧视行为,是在选总统的时候更严重,还是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

答:根据”当你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的时候,你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你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选伴侣付出的代价更高,所歧视更少。根据歧视的两点起源,偏爱与信息不对等来说,个人对伴侣的信息了解更多,更不容易持续偏爱,而对总统的了解少一点,而容易因为某个亮点,形成偏爱。举个例子,是普通歌迷对周杰伦偏爱多一点,还是昆凌对周杰伦偏爱多一点,我想是前者。昆凌的爱,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她更可能因为杰伦的某处不好而生气,甚至斗嘴,而不至于以偏概全,形成偏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