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相信当这支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师徒四人身骑白马跋山涉水的身影。可以说唐僧唐三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出家人了。但抛开影视作品留给我们的印象,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认识他吗?唐朝僧人千千万,为何唐三藏特指他一个?西天取经路上他除了打怪升级,还有哪些特别的经历?历经艰辛求取回来的真经,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21年,是玄奘法师圆寂一千三百五十七年;农历二月初五,是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借此机会,我想为大家讲述一位被文艺作品扭曲的中国佛教史的巅峰代表、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玄奘法师。
高昌古城游客中心前玄奘大师塑像,图源网络玄奘法师本姓陈,隋朝江陵县官陈惠四子,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十岁出家,师从多位法师学习大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等各家学说。学业精进,智慧多闻,名声渐隆。通过学习,法师越来越感到汉地的佛教典籍译著不善,导致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分歧很大,各派说法各异。于是法师产生了西行天竺求法之意。武德九年(626年),适逢天竺僧人波颇来到长安,玄奘法师得闻印度戒贤法师于那烂陀寺讲授《瑜伽师地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玄奘法师上表朝廷请允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法师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现在有人用三维地图还原了玄奘法师当年的西行路径,单程大约12000公里,沿途多为戈壁沙漠雪山高原,坎坷凶险。
玄奘西行取经往返图,图源网络这条取经之路,注定充满生死考验。早在瓜州,玄奘法师就遇到一位名叫石槃陀的胡人,他拜玄奘为师,承诺护送师父到玉门关外的烽火台。但走着走着,眼看玉门关只有十里远了,石槃陀却起了退心,大概是担心法师违抗王命擅自出关会连累到自己,竟然生起杀意,拔刀逼近法师。法师早已觉察不妙,彻夜未眠,端坐诵经,最终石槃陀没敢下手,逃之夭夭。这个石槃陀,据说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当玄奘法师只身一人走进长八百多里的莫贺延碛,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更无水草,茫茫沙漠中法师迷了路,更失手打翻了唯一有水的水袋,顿时丧失所有资身之具。他想先回玉门关去获取补给,往回走了十几里路,突然想起自己的初心:“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他调转马头,一心念诵观自在菩萨名号,向西北方的沙漠深处挺进。就这样,带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信念,玄奘法师朝着心中的圣地前去。
图源网络就在度过了八百里沙漠孤旅之后,法师来到高昌国地界,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盛情款待。然而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高昌国王希望能够留住法师。法师去意坚决,当即谢绝好意,辞别国王。国王见利诱不成,恼羞成怒,威胁法师:要么留在高昌,要么遣送回唐!法师不为所动,以绝食明志,三日三夜滴水未进。眼看法师气息渐微,国王深感惭愧,跪下劝食,并同意“任师西行”。随后玄奘法师与国王结为兄弟,并答应求取真经后回来度他。然而当十几年后法师归来时,麴文泰已经病逝,这成为法师心中一大遗憾。
高昌国故址,图源网络法师一路向西,终于在贞观五年(622年)抵达古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人类智慧中心那烂陀寺。一千多年前,那烂陀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寄宿大学,繁盛时共有一万名学生和两千名教师,配备了三座高达九层楼的图书馆。16年我去印度时有到过那烂陀寺遗址,一百多平方公里非常广阔,导游介绍说玄奘法师是最优秀的学生,学校为他提供了单独的寝室和专用的礼佛堂。当时的校长戒贤法师亲自为他授课,他不仅遍学大乘唯识中观理论,还学习各类俗典梵书。那时他已经通达梵文、巴利文和印度各地方言。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后,法师离开学校到处访师参学,四年后重返那烂陀寺为众僧讲学。期间,法师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唯识二宗;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驳斥正量部的《破大乘论》;应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王邀请撰写《三身论》三百颂,阐扬佛陀的功德。
贞观十五年,统一五印的戒日王决定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以玄奘为论主,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多名大小乘学者和两千多位外道学人参加。玄奘法师开宗明义阐扬大乘,并由明贤法师将其论旨抄写悬挂于会场四周,放言如果有人能指出其中一个字不对,项上人头拿去。十八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够发言反驳玄奘法师,戒日王以最高规格礼敬玄奘法师,大众也都心悦诚服,大乘学者称赞他为“大乘天”,小乘学者称赞他为“解脱天”,这才是真男神啊!在观看电影《大唐玄奘》时我特别注意到这一幕,片中的玄奘扮演者分身两人,一人坐在大白象上接受民众供养礼拜,一人回到戒贤法师身边向他辞别,启程回唐。这个画面令我非常震撼,一个人处于名利巅峰却毫不执着,任岁月流转仍不忘初心,确确实实做到了《金刚经》所言“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图源网络当玄奘法师携带着经卷657部、如来肉身舍利150颗及众多珍贵佛像荣归大唐时,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以极其隆重的仪式将法师迎至长安,当时长安民众“自然奔凑,观礼盈衢,更相登践,欲进不得”,典礼之盛,“倾仰之高,终古罕类”。然而,盛典的主人公玄奘大师却不在仪仗队伍里,此时的他,正静静地在弘福寺中,“独守馆宇,坐镇清闲”。
唐太宗如此恭迎法师,是否意味着法师的译经事业一片坦途了呢?当然不是。据史料记载,太宗多次“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法师每次均婉言谢绝,表明译经心愿。唐高宗李治上台后,亦多次要求玄奘弃缁还俗。根据《玄奘的最后十年》一书所考,玄奘被新皇帝归入辅政旧臣系,卷入肃杀的政治风暴中,长期处于被监视状态,译场规模大减,译经工作大受影响。从武后的难月之祈与佛光王的剃度、在“致拜君亲”大讨论等事件可以看出,法师对皇权恭敬谨慎甚至大表忠心,只为求得更多的译经机会。在迁往偏僻的玉华寺译经后,高宗对其不闻不问,从正月十三日卧床之后到二月初五去世,一直没有医生前来为他诊病。一代高僧的晚年是如此艰辛困顿,往生后甚至遭遇多次改葬,令人不胜唏嘘。
图源网络然而,艰难不仅无损法师的光辉,更彰显其译经弘法的初心。法师圆寂前自知时至,命身边的嘉尚法师将自己一生的福业统计一番:
翻译经论合计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并造塑像十俱胝。
抄写《能断般若》、《药师》、《六门陀罗尼》等经各一千部。
供养僧人、贫苦人各万余人。
供灯百千盏。
放生几万生灵。
《瑜伽师地论》为大乘佛教唯识学派根本经典,图源网络看完我的讲述,大家是否觉得自己从前并不认识真正的唐僧?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使大家更熟悉唐三藏。我所讲的,只撷取了玄奘大师令人高山仰止的一生中几个片段而已,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阅读参考资料。玄奘法师不仅为中国佛教作出了巨大贡献,更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记录西行取经沿途见闻的《大唐西域记》,成为考证唐初中亚各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他的超绝语言能力使诸多几近失传的梵语、巴利文本得以流传下来,他以一人之力驾起了一道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最后,请让我以唐太宗一则赞偈作结: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玄奘法师雕塑
参考资料:
1. 《玄奘大师那些高山仰止的生命瞬间》,作者:圣玄法师
2. 《玄奘的最后十年》,作者:刘淑芬(中国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3. 搜狗百科《玄奘》《那烂陀寺》《制恶见论》等词条
4. 《乔达摩•悉达多,从你的世界路过》,作者:钿在心里
5. 纪录片《玄奘大师》,导演:金铁木
6. 电影《大唐玄奘》,导演:霍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