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随笔大语文中心初中作文文艺调频

以青春之名

2025-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Aurora_憶

晨曦穿透图书馆的玻璃窗,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指尖抚过桌角那本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少年中国说》,纸页间还夹着去年深秋的银杏叶标本,叶脉纹路里藏着时光的痕迹。忽然读懂了梁启超笔下 “少年强则国强” 的滚烫分量 —— 那些用红钢笔圈点的字句,墨迹已微微发暗,却依然能触摸到百年前青年笔尖的震颤。青春从来不是单薄的年龄数字,而是以赤子之心叩击时代门扉的勇气,是以理想为炬照亮前路的热忱,更是将个人微光汇入民族星河的担当。

操场跑道上的身影总让我想起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青年。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时,长衫下摆沾满街头的尘土;在赵家楼前举起火把的瞬间,眼里跳动的光比火焰更炽烈。而今百米赛道上,体育生们肌肉紧绷的线条里,同样奔涌着不甘人后的血性。去年校运会上,队长小王的膝盖还裹着医用绷带,起跑枪响时他身体前倾的弧度几乎要折断,冲过终点线的刹那,整个人重重砸在草坪上。我冲过去扶他时,看见他被钉鞋划破的掌心攥着半片脱落的纱布,混着青草汁渗出血珠,与百年前传单上未干的墨迹同样滚烫。青春的勇敢从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是在命运的沟壑前依然选择纵身一跃的孤勇。

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映照着当代青年探索未知的执着。那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的眼睛,睫毛上还沾着凌晨五点的霜气;培养皿里跳动的绿色荧光,与钱学森当年突破重重封锁时行李箱里的图纸同样耀眼。我的朋友带着团队研发环保材料项目时,连续三个月在实验室度过凌晨三点的星光。有次我去送宵夜,看见她趴在实验台上打盹,额前碎发粘在沾满试剂的脸颊上,手里还攥着记录数据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的速溶咖啡包装袋堆成了小山。当他们的成果在科创大赛获奖时,我看到她晒黑的脸上绽放出比奖牌更耀眼的笑容,眼角笑纹里还嵌着没擦干净的化学试剂斑点。青春的智慧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空想,而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是在科技卡脖子的难关前,甘坐十年冷板凳的坚守。

支教老师行李箱里的课本,承载着青春最温柔的重量。我的表哥放弃城市优渥的工作那天,把《现代汉语词典》包了三层书皮,扉页上用钢笔写着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教室里,他教孩子们读 “床前明月光” 时,山风会从破损的窗棂钻进来,掀动孩子们补丁摞补丁的衣角。他发来的照片里,彝族小姑娘阿依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黝黑的脸上挂着鼻涕泡,却能用蹩脚的普通话背诵《蜀道难》。那些被翻卷角的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改变命运的密码 ——“这个字要翘舌”“此处应停顿” 的字样旁,还画着笨拙的笑脸表情。青春的奉献从来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在贫瘠土地上播撒希望的耕耘,是明知个人力量微薄,依然选择做那颗叩击磐石的水滴。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回望,从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时,背篓里颠簸的古籍与油灯;到抗疫前线 95 后医护人员脸上,护目镜压出的紫红勒痕;从航天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的工程师们,在发射场啃过的冷馒头;到乡村振兴中大学生村官脚下,沾满晨露的胶鞋。一代代青年以不同的姿态诠释着同一颗赤子之心。我们或许不必像先烈那样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答卷 —— 就像此刻图书馆里沙沙的翻书声,终将汇成推动时代向前的潮汐。

暮色中的教学楼亮起盏盏灯火,如同银河坠入人间。我合上《少年中国说》,扉页上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的字迹被岁月磨得模糊,指腹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忽然明白这就是青春最好的注脚。青春是此刻笔尖流淌的墨迹,是即将踏上考场的坚定步伐,是面对时代问卷时,敢于写下自己答案的底气。当千万个 “我” 的青春与祖国的脉搏同频共振,便能奏响跨越山海的时代强音 —— 那声音里,有跑道上的喘息,有实验室的器皿碰撞,有大山里的读书声,更有无数颗年轻心脏跳动的轰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