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埋金簪犹可追——初识宝钗(吴晓川)
《红楼梦》大梦一场至醒时,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走进那虚空,抬起一脚,一踏方知虚为实,实为虚,一片茫茫中,犹见远处金簪反射着闪闪金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悲剧。到底跌进冰窟,冰冷刺骨,终不见一丝温暖阳光。我曾见得高二学姐的一句评价“宝钗虽精通人事,可圆滑比不上熙凤,率真不如湘云,依我看来,半斤八两,实在不讨喜。”而于我,宝钗虽不是最讨喜的人,但却是可敬之人。
我敬宝钗,为她之贤。她就像是那个时代妇德的典范。初闻金锁配玉,我想宝钗心中多少是有意的,即使无意,往后的一段相处,宝钗也定有对宝玉动心。但她从不将此情公开,直藏至心底最深处,做事循规蹈矩,不曾有分毫差错。元春归省时,独宝玉宝钗两人所赐之物相同,明眼人皆知元春之意,但宝钗只不捅破这层纱。她只安分守己,时常规劝宝玉用功,即使劝言逆耳惹他厌,也不曾停息。而对于原对她抱有敌意的黛玉,宝钗从不翻旧帐或寻机刁难,反而用真情一点点感化黛玉,在她病时关爱她,在她误读杂书时指导她,甚至于冷雨天也不忘让人送去上好的燕窝给黛玉养病,而一包小洋糖虽不足挂齿,但可鉴其心。连黛玉这块坚冰都被她捂化了,终两人冰释而结金兰契。宝钗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血缘亲近,身份高低,她于众人皆可敬可亲。她善解人意,洞察人心,知香菱想入大观园之愿,懂湘云家中有苦难言之心,一一伸出援手,方得二人敬佩感激。如此贤女,不可谓不敬。
我喜宝钗,为她之才。“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如此才情,怎得不喜?以李纨的话说,黛玉之作风流别致,那宝钗之诗就是别样的含蓄浑厚,正如其人。
我怜宝钗,为她之真。宝钗再懂世故事理,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她在亭中以扇扑蝶之景时常浮现于我脑海中。一向端庄得体的宝钗,也是这般真性!宝钗忽而小跑,忽而蹑手蹑脚地伏击,为追蝶直穿花度柳而来,好一个天真的女儿!更有宝玉失言以宝钗比杨妃时,一向大方的宝钗竟机带双敲地反讽宝黛二人,这难得的“真”更惹人怜惜!宝钗的形象更“活”起来了。
我叹宝钗,为她之悲。“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谁知灯谜一语成谶!宝钗终是与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无缘,结局冷落凄苦,过着孤凄寡居的生活。犹记宝玉梦中所言:“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不觉一怔,却是再无多说。宝钗如此良人却难得良缘,我等听书人也只余一声叹了。
金簪已被无情雪掩,但终有雪化之时。宝钗其德,仍为我所惜。愿宝钗能在这场大梦醒来后,在真实世界中追寻自己的幸福。
能识汝这般美好之人,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