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
今天本该是个忙碌的日子,而忙碌之神却没有如约降临,让我们这些本该忙碌的人拥有了一个无所事事的悠闲午后。
午餐后一般来说是一天辛劳工作中的自由时光,同事们对于午休的定义和做法各有不同。有的喜欢趁着饱食出门散个小步,选择的地点可以是路边那坐落着鳞次栉比的商铺街道,也有前往单位附近的公园,那里总是不乏鸟语花香和涓涓小河,让自然的温润化解一上午工作带来的疲累。当然这些都是大部分人的去处,而始终是一条懒虫,一贯以懒著称的我,对于午睡这件事儿实在是忠诚的很。我总想着终于吃的饱饱的,躺在单位寝室的席梦思上看一会儿名家大作留下的散文,趁着自然来袭的睡意美滋滋睡会儿,简直是最享受的事情。
一般来说度过了中午的休憩,大家伙儿都会自觉的开展各自的工作,谁要是再休息玩乐那可真说不过去。然而近来,一场席卷全国的灾难,反倒是剥夺了我们辛勤耕耘的机会似的,硬是塞给了我们一段时间闲暇充足的下午时光。对于我这种懒虫来说,诚然是欢喜的很。不过有时暗地里思忖一下,自己的这种卑微的欢喜,和整个国民深陷灾难的苦难和斗志比起来,是不是有那么些不合时宜呢。
单位因为疫情,只留了一半的同事在岗。而在办公室中,加上我也只有三个人坐在各自的办公座位上,做着自己感兴趣或者说是因为空闲而不得已找来做的事情。作为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自己,这么一个午后当然也要发觉一些生活中不惹人眼的小细节,再加以一些文字的修饰,才算是一种消磨时光的乐趣。
如果今天阴霾沉沉的话,我可能会就此搁笔,阴郁的天气总让自己失去写作的心情。但今天确实一个灿烂的晴天。我特意挑了一个靠近落地窗的座位,目的就是为了感受一下窗外这一份和疫情格格不入的别样景致。阳光从略带斑痕的玻璃窗外,自信地洒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桌上的电脑,檀木茶盘和茶具,青色的铁皮柜还有枯燥的记录着当日值班人员的黑板,都因为这阳光的眷顾而散发着某种香味。这有点类似晒被子的味道,让人闻着心情轻松,舒缓了一些生活压力带来的紧张。我的手臂和背部感受着这阳光带给我的温度,令我觉得惬意而温馨。我托着下巴,看着空气中缓缓并肆意漂浮的细小灰尘,这种安然的幸福感更让人陶醉。
我想既然是午后闲暇,那不可或缺的还应该有茶水和点心。我没有吃下午茶的习惯,因为我是个嗜酒之人,总觉得下午吃了点心会影响我晚上豪饮的胃口。不过这个时候来上一杯好茶自然还是免不了的。依傍着窗外暖光,我便烧上了开水,并趁着这个间隙把注意力转向摆满了各种茶叶的柜子,心里想着要好好挑选一番才行。下午,英国人喜欢饮红茶,而中国的红茶要比英国的品种多,历史也更久。光是我有幸拜品过的,就有满是嫩芽的金骏眉和茶芽叶片略有粗糙,但冲泡过后薯香不减的正山小种。我偏不想模仿英国人的习惯,而是选择了白牡丹茶作为消遣伴侣。我坐在茶盘边上,洗了一铺茶后,将沸腾的开水不紧不慢地注入自己引以为豪的玻璃茶壶中(相比紫砂壶和盖碗,我更喜欢玻璃茶具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便宜,而是能够实时观赏茶叶和汤色的梦幻变化,这是饮茶的不二情趣),看着紧压的茶块徐徐绽放为那优雅美丽的牡丹之花时,我的心花也随着它一起舞动开了。茶的香气,琥珀色的茶汤带来的舌尖甘醇自然不用说,不得不提起的是饮茶的心。茶道自有“和敬清寂”的古训韵味在那儿,人品味的自然也不仅是茶味,更是清静和煦的心境氛围。如此说来,这样的下午和眼前的茶,真可以说是太契合不过。
中途陪我饮了一两杯茶的,是办公室里的另两个同事。其中一位,是年纪偏大的一些的老王先生。四十几岁的不惑之年不能说有多么年长,但他一贯随和的性格和工作上略有那么些不思进取的态度,反倒让这个中年男人充满着可爱之处。另一位是前阵子刚动完手术的小吴前辈。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并没看出他是个喜爱篮球的人,得知他腿部骨折竟是在运动的时候跌倒所致,我这种懒虫对他简直是肃然起敬。老王拿着他的手机专心致志地玩着游戏,离着他较远的我总能隐约听到他手机中传来的刀光剑影之声,仿佛像个沉迷游戏的孩子,我不尽惭愧,年幼于他二十多岁的自己怎么反倒是成天捧着一本书或者散文集,看似书卷气很足,想必在他人眼里是个故作老成的小傻子吧。相比之下,小吴倒是有那么些死气沉沉的,可能是手术带给他的身心创伤未愈,导致他近来对工作生活总也少了那么些年轻人的精神头。他静静地躺在折叠椅上,裹着自己黑色大衣,看一会儿手机便像猫咪似的窝在那里打个小盹儿。这这番办公室的景象,如果放在往常时节,必然会遭到上司大人劈头盖脸的爆风雷鸣。可如今,确实是无事可做的时候,想必事事殷勤的领导同志们也都在办公室里抓紧一切时间享受一下什么也不用担心的美好缝隙吧。
徐然闪动的阳光,悠然氤氲的茶香,除了这些我觉得还少了些什么。楼上的书柜里,我摆放了许多近来爱看的书,主要是一些小说,散文和名人写作的文艺评论文集。随手,我拿起了一本永井荷风的散文集《雪日》回到窗前的办公桌前读了起来。这个冬日的午后,虽然没有漫天飞舞的白雪,但印象中雪过天晴的绝美观念在我的脑海里还是根深蒂固的,不同于夏日那萤风花草,坐在凉席上吹电风扇啃西瓜的少年记忆。冬日里,年味儿,鞭炮残屑布满的街道,走街串巷的亲朋好友还有上海那万人空巷的街区马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觉得这些节日的碎片也是美感十足。这些记忆中的场景带给我的快感,也是我选择《雪日》这本文集的理由,想必不论古今中外的文人,对于冬日的喜爱都差不多吧。
我捧着书半躺在椅子上,任由自然的光线铺开在书本的文字,冷冷的书也逐渐拥有了暖和的触感。我阅读的,是荷风先生的散文名篇《骤雨》,主要描绘的是他居住在东京的日子里前往各处欣赏雨景的心路历程。文字很朴实,但也不缺美感,是一篇美好的散文。今日的窗外碧朗晴空,可我们的国家却实实在在地面对着一场疾风骤雨。远在湖北的那些同胞们,他们正一往无前地在这场挫折中与疾病作拼死斗争,有的人累到了要爬起来,有的人已经失去了生命被迅速火化成灰飘散到了天际,也有的人躺在病床上为了最后一口气而顽强抵抗。国家的这场骤雨,我想并不是美好的。但世事变迁的规律证明:总有雨过天晴时。到了那个时候,所有活下来的人,他们一定会在雨后的阳光下,露出最为真挚的笑脸。到了那一天,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如同这个冬日的午后一样,人性之花在雨后的战场上凛然盛开。
看书和思考,一旦入了迷便会让时间从灵魂边上悄悄溜走。不知是过了多久,隔壁办公室的女孩儿顶着一张戴着口罩的脸,俏皮地侧着身子从门口问道:“还不下班吗?”。
看了看表,确实到了退勤的时候。窗外的红色夕阳已失去了射入室内的力气,屋屋子里的光线也只剩下了白漆漆的灯光,茶壶中的茶汤自然干涸,变得冰凉,同事们也都已撤空。这时候只剩下暖气机发出的微微声响,让这个办公室变得更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