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札记(六)
前几天听了小姑娘的课,她也预约评课,昨天刚巧值班,才有时间静静地坐下来,好好说说这堂课。我督促她回去写好教学反思,我也趁此机会,赶紧记录下来,以相互自勉。
一节课上完了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我有些担心她糊里糊涂听听老师们的评价就算完事,所以专门抽了一整块的时间给她说说我的想法,希望能对她有些启发,更希望她能从中总结出问题,作出整改。
一个人不怕走偏了路,怕就怕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能告诉她的就是及时止损。每一次给她评课,都是一次对镜自照的机会,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知道自己绝不比她更加高明,要说有什么优点的话,有几分灵气,也还算勤快吧。
说真的,她的这堂课超出了我的预期。课前我没有给过她任何知道和提示,完全靠她自己琢磨上场。我不指望有多么出彩,但重心走偏是我始料不及的。她讲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也是能讲出味道的一篇文章。审视她的课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必须在萌芽之初扼杀掉。
1、 最优秀的选材就是文本。对文本的解读基础是建立在你熟知文本,而不是脱离文本去解读。我扫了一眼她的书,备课很认真仔细,但她在给学生讲授的时候,却脱离文本,用课外的选材来讲课内的内容。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这篇文章不合适,对高一的学生也不合适,对一堂公开课不合适,对一节课要处理完的课也不合适。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以文本解文本才是明智的,脱离了文本的讲解,如同脱离双脚站在空中,虚无缥缈。她在这节课上,40分钟的课,剩余5分钟的时候,才让学生回到文本找相关段落,品读语言。这之前都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拓展相关知识,虽然也不是无关的,但脱离文本不讲绝不是明智之举。
2、 做好资料的选择比讲得全面细致更重要。人生选择最重要,而人常常也在选择之中犯难。有的人不愿意“断舍离”,负重太多,最终疲惫不堪,无法前行一步。有的人总是犯这样的错误,希望多讲一点,或者自己准备的东西都必须讲完,她也毫无例外犯了这个错误,选择了大量补充资料,让课堂看起来很“饱满”,但实际上却没有体会到文本的精髓。我相信这样的课,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是留不下什么印记的。
3、 课堂教学时由浅入深,而不是相反。小姑娘设计这堂课重点是要讲先生“有热心肠”,以此为抓手,带动《箜篌引》,《桃花扇》《闻关东军收河南河北》几个例子展开。可是在没有前面的铺垫,就要讲这个重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反而让学生觉得有些生拉硬拽、贴标签之嫌。倘若按照写人记事的一般规律进行,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先讲本文记述了哪几件事情,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再讲由此你看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然得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4、 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语文老师要尽量少讲少讲再少讲。一堂课的成功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们课堂参与度。一群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个孩子对语文的热爱,而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终生。
小姑娘担心自己准备的东西讲不完,不禁唱起了主角,除了朗读相关材料,整堂课没有与学生进一步交流,都是很简单粗糙的问答式,收到的课堂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5、 课堂的衔接是一种艺术。一堂课要上得行云流水,课堂问题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你要精心设计你的主要问题之外,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十分重要。就好比珍珠再璀璨,倘若一粒粒散落在沙滩上也很难看见它们的夺目,但倘若我们能将它们一粒粒串联起来,并加以修饰。作为项链的价值和意义一定大于四处散落的珍珠。对于一个新手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你的课搭一个框架,然后将你的问题填充进去,尽可能用艺术化处理,文章的衔接就会更加的和谐、自然,绝不会有生硬和补丁拼凑之感。
6、 语文教师与学生终生发展息息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如果每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能或多或少渗透德智体美劳各种教育,那么我们的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作为一次公开课,听课老师多,小姑娘压力大也是自然的。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优点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能很好地解读题目,精心设计了板书,短文能够想到要教出深度,课堂上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等等。最让我欣慰的是她认真努力,有灵气也愿意学习,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与其说在评课,不如说在自省。教育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是新手,用一辈子备一堂课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