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去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新约 · 哥林多前书》13: 4-8
古希腊人对爱有三种表述:
第一种是情爱(Eros)。这是一种浪漫之爱,充满激情却转瞬即逝,就像是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我们太容易沉浸于浪漫之爱而忽略其他的情感和关系。如果浪漫之爱能够持久,就会发展为第二种更持久的爱。
第二种是友爱(Philos)。这是亲人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爱。一旦形成婚姻或者其他长久伴侣关系,这种爱也会包含有性关系。但与浪漫之爱只是一味索取不同,这种性关系融入到了更深沉和复杂的情感之中。
第三种爱是博爱(Agape),也可称为普世之爱。只有自我潜力完全实现的人才能拥有这种爱。博爱之人一个最重要的体验是,压制他人者无法释放自己的全部潜力。这种爱是广博的,不局限于人类,还包括所有生命。
然而,古希腊人没有表述出第四种爱——自爱。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没有自爱,其他的爱都无从谈起。爱自己意味着能够宽恕自己的错误,滋养自己的身心。自爱是健康自尊的源泉,而健康的自尊则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对他人之爱是逐渐发展而来的。人在成长中发展爱和道德伦理,需要经历六个阶段。一旦理解了这些阶段,父母就可能以赞赏之心感受孩子各阶段的思维模式,对他们的行为更具包容、更少纠结。宽容孩子的不成熟行为也不再如此艰难,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发挥潜力并静待其成长。父母可以很容易判断孩子正在经历哪个阶段,并帮他们为发展到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在看下面的内容时,也请你判断一下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
让·皮亚杰定义了孩子在学习爱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阶段:
阶段一:自我
阶段二:取悦他人
阶段三:公平
阶段四:法律和秩序
阶段五:伦理道德
阶段六: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