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不要随便去“第二现场”

2025-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言joyce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养育孩子,安全绝对是头等大事。

尤其是当孩子越来越大,有了强烈的自主外出活动意识时,如何教会他们保证安全,想必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这同样也是我现在很关注的问题之一。

孩子大了,你不可能一天24小时跟着他,肯定要给他一定的自主外出空间,帮助他独立。同时,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我最近学到的一个新概念——“第二现场”,感觉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什么叫“第二现场”?

简言之,它是指孩子在外出活动时,从最初的目的地(第一现场)转移到的第二个地点。

例如,孩子和同学出去吃饭是第一现场,但如果饭后决定去KTV唱歌,那么KTV就变成了“第二现场”。

为什么要教孩子不要随意去“第二现场”?

因为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做的大量研究发现,危险常常发生在“第二现场”。

为什么呢?

首先,“第二现场”往往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隐患。

比如,“第二现场”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在“第一现场”,人们往往处于较为安全和熟悉的环境中,但在转移到“第二现场”时,容易被情感绑架或时间压缩的说辞所影响,从而放松警惕。

例如,犯罪者常用“大家都去你不去太扫兴了”或“就待半小时,我保证送你回家”等话术诱导受害者。

其次,“第二现场”一般会缺乏监管。

这些地方通常相对私密或监管薄弱,比如酒吧、私人影院、地下车库或出租屋等,监控覆盖不足,容易成为犯罪的温床。

而且,孩子们临时起意去“第二现场”,往往会脱离家长的监护,环境相对陌生,这就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试想一下,孩子跟同学或朋友约好外出,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提前知晓什么时间去、和谁一起去、去了哪儿,也就是对第一现场的情况是已知的。

但如果孩子玩完之后,临时决定去其他地方,又没有跟家长报备,那么家长对孩子去的“第二现场”就一无所知了。

这个时候,万一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家长是完全不知情的,而这个未知的风险是巨大的。

所以,强烈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及早告诉孩子:出门时,一般只去“第一现场”,不要随意去“第二现场”。如果必须前往,转场之前,一定要重新向家长报备并获得同意。

这一条安全知识一定要早早的告诉孩子,帮助孩子建安全防线。

其实,写到这里,我甚至觉得,结合现在的外部环境,这条安全知识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

出门前,跟家人告知清楚第一现场的信息,比如什么时间点、要去哪儿、跟谁一起、啥时候回,等等。

如果需要临时转场,也要及时跟家人报备清楚“第二现场”的信息。

这样一来,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也可以让家人放心,一举两得。

总归一句话,世道险恶,人心不古,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