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创新的侼论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樊登企业版王苏祥

  创新的悖论“盖兹尔斯-杰克逊”效应

        20世纪50年代,有两位心理学家,一个叫雅各布.盖兹尔斯,一个叫菲利普.杰克逊,他们研究了一群中学生。

      这些中学生都很聪明,但是盖兹尔斯和杰克逊发发现,通常最有创意的学生不是智商最高的学生,智商最高的学生并非最具创意。

      如果我们比较高智商和高创意的学生会发现,具有高创造力的学生,更调皮、更活跃、更不守规则。老师们通常不喜欢这种学生,老师喜欢那些更乖巧、更规矩、更符合预期的学生。

      这种对创新的排斥,被称为“盖兹尔斯-杰克逊”效应。这也是创新的悖论,人们喜欢创新,但是人的本能又是排斥创新的。特别我们从小成长的环境如此,经常向老师和父母提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的学生一般不受待见。

      我发现我自己也有这种对创新的排斥的本能,比如我女儿也是属于挺聪明的孩子,所以她经常会做出很多比较调皮,不符合我们预期的事情。

      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香港的朋友聊起这个事情,说自己的女儿比较调皮,不是很乖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为什么孩子一定要乖呢,孩子未来成长的空间远超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底线和原则,其他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就好了。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们一直在追求“创新”,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不自主地本能地排斥创新。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能够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来生活,而不是给孩子他们想要的方式来生活。

        因此从那以后,我就尽量注意自己对这方面的控制欲,尽量不去干涉孩子的决策和决定,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选择和自主权交给她,不能扼杀她创新和创造的欲望。

      “盖兹尔克-杰克逊”效应反应了我们人的本能。我们天生排斥新的事物。在我们的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被连接到两个被称为“杏仁核”的神经元小球上。

      如果被连接到的是熟悉的事物,海马体会被迅速的激活。比如我们经常生活在某一个地方,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的家乡就会感觉很舒服,因为有安全感,熟悉度很高。遇到熟悉的人,也是这种情况,有种亲切感,陌生的人,大家内心就会有防范的警戒线。

      如果是连接到新的事物,海马体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记忆,海马体会把他鉴定为不熟悉的事物,然后向杏仁核发出信号,我们就会感到反感与抵触。比如我们到一种陌生的地方,就会有一种防范感,不少人到新的地方前面几天会睡不着觉的。还有就是学习为什么是痛苦的,特别看书的时候,接触到的新东西,新的领域,我们的大脑本能是排斥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我们才会适应这种情况。

      不只是我们自身本能会排斥创新,群体和社会也会排斥创新。群体和社会最常见的就是从众效应,即“羊群效应”。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就讲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比如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即使大清帝国已经面临巨大的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创新依然受到排斥,它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在二十多前,他就写出来了,可是他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反驳自己,又花了二十多年来验证和推翻自己,他知道社会和群体也是排斥创新的。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做自己的批评者。要想当创新者,我们必须对自己高度怀疑,审视和自我批判,以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审视自己的工作成果,检验自己的假说和假设。

      运用批判性精神,首先进行自我的批判。写下我们自己每次做出假说和假设的依据,还有最后做出决策的原因,以及具体的结果,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来提升我们创新力,不断地更新与迭代。

      虽然我们本能地排斥创新,但是我们依然积极地创新。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表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