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读书

自在力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44人  西米ximena

《自在力》这本书或许不是特别出名,但是提到本书的作者,大家肯定会发出原来是她啊的感叹。

《自在力》的作者山下英子,也就是非常有名的书《断舍离》作者的另一本关于想法的断离舍之书。

在这之前,我想问下大家对于道德绑架的看法?

我认为,道德绑架,绑架的不仅仅是被绑架的人,更是道德绑架的施法人自己。而施法人自己被绑架的往往是更为牢固的。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辨析自己的思想,那些是自己想的,那些是社会,父母,甚至是我们自己强加给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自己画地为牢。

1.

断舍离是什么

在这之前。我还是要先回顾下断离舍的意义。

自在力

断离舍,即重新审视关系。

(2/3)

两个标准

舍弃不过是重新审视关系的结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介绍过自己:我是拖延症晚期,懒癌患者,完美主义者…

莫名其妙就扔不掉的东西,思想

做减法,学会放手,在获取之前,磨砺自己的生活品味。

2.心灵断舍离

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每天遇到或多或少的麻烦?

比如说做事情不顺利,比如说有人惹你生气,比如说老板又让加班等等。

这时候只能感慨一句烦恼无时不在吗?

自在力

肯定不行!

那要怎样做?锻炼自在力,实现和谐你我他的状态。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主要的原因有下面三个,一是自我肯定感的欠缺,二是无意识的以他人为中心,三是自我限制。

自我肯定感的缺失,很好理解,就是,我不行,我不可以为口头禅的一类。

那无意识的意义,他认为周鑫雨的话,其实是把他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例如父母配偶以及社会共同的观念。就像道德绑架,就像不想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

自我限制则是源于害怕。

明白了这三个重要因素,我们才能一一瓦解。

首先对待自我肯定感的缺失,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审问自己,问我们自己为什么会认为自己不行?

其次对无意识的以他人为中心,我们只能去努力做到随便别人怎么想的状态。

而对于最后一个自我限制,我们就需要有去试一下又不会死的想法。

其实这些方法最困难的事认识我们自己。就像是拿到地图,首先要知道的是自己的位置一样。

自在力

然后让自己喜欢自己。这一点就可以借用断离舍,使用高品质的物品,从而提升自己的形象认知,让自己喜欢自己。

因为任何烦恼都与我们自身紧密相关,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以自我为轴心

以自我为轴心,不断询问自己这样东西这种思想这种做法,对我而言是否必要,是否舒适,是否合适。然后去深入的了解自己,在生活或工作场所中轻而易举的实现自我的价值。

其实自我为轴心,也是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去做选择,做决定。

表面上看与自私任性很相似。

但是在坚持自我中心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绝不将责任转嫁于他人。

用一个故事来说就是妻子照顾婆婆希望婆婆说谢谢。

从自私任性的角度上看认为婆婆说谢谢是必要的,但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以自我为中心则是思考婆婆在帮我的时候,我有没有说谢谢?如果没有,我为什么一定要婆婆说谢谢?如果有,婆婆说不说谢谢是她的事,而我做的是我的事,又何必强求呢?

自在力

此外呢,试着改,变说话的语气也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4.俯瞰大地

说到俯瞰力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我爸妈是通过相亲组成的家庭。在我有记忆以来,我爸妈之间的争吵一直没有间断过。

我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我爸妈一争吵,我就很害怕自己会躲起来。无论是争吵中的妈妈还是爸爸,对于我来说都是“可怖”的人。

现在有时候我妈打电话过来说她和我爸怎么怎么又吵架。我会笑着跟人家说,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一直这样吵着过来的,吵完又和好,然后会为下一件事争吵。争吵可能就是他们俩之间的一个交流方式,想想还是挺有爱的。

然后今天看了这本书关于俯瞰力的描写。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现在看到我爸妈争吵,使用一种俯瞰的态度,所以才能觉得他们的争吵很可爱。而小的时候没能运用俯瞰力的我才会感觉到害怕。

怎么才能具有俯瞰力呢?其实就需要大家把关注的焦点,从对现状的不满中跳脱出来。努力学会感恩现状,将焦点放到希望之上。

毕竟用佛家的三法印来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

最后愿大家能够做到不考虑任何人目光,没有任何阻碍,拥有经济实力可以去任何地方见任何人做任何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