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鄙夷一面忍不住点开看,是你吗?
前日,一直以威严面孔示人的姨父,突然在亲戚群里发了一则链接,乍一看吓我一跳:寡妇和16岁儿子……
但稍一转念,我就知道这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必定没有与之配套的耸人听闻的内容。果然,点开链接,是个胡编乱造的母慈子孝的故事:儿子坐牢,母亲苦等,一年寄件毛衣给他,儿子出狱后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后儿子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遇到一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儿子居然一直没认出来,最后才发现老人就是他母亲(此处黑人问号脸),原来母亲并没死,只是在一场爆炸中毁了容。
撇开这男默女泪的情节不说,编这么个故事,配那么个标题,真的不会觉得是种亵渎么?
然鹅,这类的文章一直在朋友圈里大行其道,尤其备受老年朋友青睐。一个让人想入非非的标题,配一张露骨的图片,点开却是毫不相关的煽情小说。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光天化日少男少女大力揉搓敏感部位”,其实是一群小学生在做眼保健操。
“趁家人不在哥哥将魔爪伸向未成年妹妹”,其实是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抱着一个小婴儿。
“高潮来临,男女兴奋过度不知所措”,其实是一群人在海潮涌来时四处逃窜。
喜欢在资讯客户端上随意浏览的网民,几乎都受过此类“标题党”的荼毒,在这个信息轰炸的时代,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内容生产者们可谓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即使是三观很正的好文,似乎也得用性、暴力等元素进行包装,才能进行价值输送,否则就难逃湮没在信息大海中的命运。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活跃在网络空间里的各类“标题党”,与数十年长盛不衰的《知音》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能说,“《知音》精神”从未陨落,只不过载体变了,而且传播面更广目标人群更多。即使你是一个五讲四美的好青年,在看到那些夸张还带点颜色的标题时,真能保证自己不会一边鄙夷,一边暗搓搓地忍不住点开看?
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确实有一些深谙普罗大众“猎奇+共鸣”心理的公号,借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比如似乎一夜爆红的“我走路带风”,这个由一个20岁少女运营的公众号,仅用5个月时间,粉丝就突破44万。综观她写作的标题:《好看的女孩子都自带烧钱属性》《我这个人很懒,除了想睡觉,就是想睡你》《你怎么能相信做过爱就会有爱情呢》。怎么样?是不是似曾相识?可能在你的朋友圈、你的女友或是闺蜜的嘴里,曾有过这些“金句”出现吧?
我无意去痛诉“标题党”的原罪,如果将内容平台的浮躁全归咎于他们,恐怕也有失公允。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接收者,我虽然也会出于好奇点开一些标题,但严重文题不符时还是会感到愤怒,再多碰到几次,就会预判其为哗众取宠而绕道而行了。只是我担心,在这些“引流神器”的挤压之下,真正的好作品会被边缘化,甚至根本难见天日,长此以往,谁还愿守一盏孤灯,寂寞地码字呢?而当人们对“爆文”开始审美疲劳,却再难看到不浮不躁,值得潜心阅读的文字了。
我希望,也相信这一切不会发生。